web3.0的基石“区块链”技术
2008年由一个神秘人“中本聪”提出的一个分布式电子记账系统概念,也就是基于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基于这个基础,比特币就此诞生,并在2009年1月9日诞生了第一个区块,称之为创世区块。
什么是分布式电子记账系统?
我们目前的交易记录都是由一个中心化系统进行记账,也就是“银行”,尽管现在有很多的支付渠道比如微信、支付宝、信用卡等,但最终记账的行为都是你的所属银行,之所以信任银行是因为银行的背后都是国家信用。那分布式电子记账其实就是去中心化的一种做法,不需要银行这样的机构帮助我们来进行记账的行为。
去中心化记账有几个关键特点:
1、账本内容必须全部公开化
2、交易记录必须由多个节点共同记录
3、所有账本的交易记录都是无法篡改
举个栗子:A、B、C、D四个小伙伴,进行交易,A向B支付多少钱,A自己要记账的同时,要广播给其他三个小伙伴,B、C、D都将这笔交易记录下来,同样B向C支付多少钱也要让其他三个个小伙伴记录下来,这样每个小伙伴都一个交易记录的账本,而这个账本就形成了“区块”。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当A的账本作假与其他三个人账目不一样的时候,这个时候BCD就可以站出来证明A作假了。
什么是“区块链”?
先说区块,区块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一个账本,这个账本能够记录大约4000条交易记录,而一个区块的大小大概在1mb左右,那么当一个账本达到4000条交易记录后,就会打包成一个区块。这样去区块链就很好理解了,也就是将多个区块根据先后顺序,以父子集哈希值进行串联后,形成了最后的“区块链”。
目前海外有代表性的区块链就是比特币和以太坊,比特币代表了区块链1.0,比特币的定位就是单纯的数字货币,就是点对点的电子现金。它是为了取代法币、解决金融危机而诞生,主要应用于付款和价值转移。所以比特币背后的整个区块链网络方向都是以货币为主,解决交易、支付问题。而区块链2.0也就是以太坊,它虽然也是数字货币,具备一定的交易属性,但是以太币背后的以太坊区块链网络定位是世界级的通用计算平台,它只是借用比特币中的区块链技术,以此为基础,朝着偏向于互联网的操作系统级应用方面发展。大家可以通过以太坊创建智能合约和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主要解决了信任、安全等问题。所以以太坊不是单纯的是数字货币,更像是一个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平台,不仅具备交易资产的属性,还有它的服务价值。
两个货币的共识机制原理也不同,比特币的共识机制POW共识机制,即工作量机制,也就是大家一起参与,谁处理的最快最好,谁就能获得记录数据的权益,进而获得比特币的奖励,这也就是挖矿和矿机出现的原因。以太币采用的POS共识机制,即权益证明机制,同样也是大家一起参与,谁持有以太币多,谁就容易获取的记录数据的权益,进而获得以太币额外奖励。以太坊相比比特币去中心化较弱,但因为方向是操作系统,所以运算能力会更强,更快。除了比特币、以太币还有很多发展迅速的区块链比如:Solana、Polkadot、Cosmos、Polygon等等。
区块链底层有一套自己的三观,也被称之为“不可能三角”,分别是“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以目前的技术程度,没有人能够做到三者兼顾。所以以哪个两个为优先,牺牲了第三个属性,就形成了区块链们不同的实现方式和价值。
区块链分公链、联盟链、私链。公链可以理解没有任何门槛,完全公开,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不需要任何人的授权。联盟链和私有链,需要一定门槛,并且不属于完全去中心化的一个存在。国外公链比较多,国内的话目前大部分都是联盟链。
当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有必要去构建自己的区块链,如果想要自己的区块链足够的安全,就需要足够多的数量节点才能保障。用以太坊来举例子,很多应用程序都可以部署在以太坊上,所以公链更像一个平台型和生态型的产品。
区块链是是属于WEB3.0时代的底层系统,类似于PC时代的Windows,移动互联网的IOS和安卓,未来更是多链、跨链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