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越多越聪明吗?
1.很多问题之所以争不清楚,是因为没有弄清举证责任这个前提。记住“证有不证无”,能让你避免很多无谓的质问。
2.人们通常都会觉得自己的水平在平均线之上,而这往往是因为无知导致意识不到问题所在。想击破这种“好于平均幻觉”,你就要尽量给这种能力找到客观评判的标准。
3.人是一种需要理由的动物,可是在追寻理由的时候,由于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的双重标准,很容易“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从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不认错。
4.因果关系往往是相互的,甚至是跟表面上相反的,如果忽视“对立成因”的可能,就会犯“因果倒置”的错误,被似是而非的统计数据忽悠。
5.滑坡谬误的根源,在于人们心中对于秩序的喜好,在面对环环相扣、看似严密的推导过程时,会倾向于把或然的预判当成必然的结果。对此,你可以指出回归效应的存在,并且用集中议题的方式,拒绝对方把你绑定在糟糕的结论上。
6.之所以迷信,在于它能低成本、高效率地安抚焦虑。所以最有力的回击,是指出它高昂的隐性成本。迷信的成本,就是它的命门。
7.偏见源于理智的懒惰。当我们对别人有偏见时,就会忽视很多重要的信息;当别人对我们有偏见时,行动是最好的回应。
8.受害者很难得到无条件的同情,因为我们会通过谴责受害者来获得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同样的道理,不幸发生时,无辜者也经常成为替代性攻击的对象。这种倾向本来是为了获得安全感,但却会让我们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二你真的理解赚钱这件事情吗?
1.有些人看起来没你辛苦,却又比你赚得多,很可能因为他们承担的是风险劳动,或者是创造性、试探性、开拓性的工作。这种表面上的“闲”,蕴藏着事业成功的秘诀。
2.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存在风险劳动和情绪劳动。相应的,评估你的工作能力,也要考虑这四种劳动的组合方式。想清楚你挣的是哪份钱,才能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3.想知道自己值多少钱,你可以反过来想想HR是怎么确定你值多少钱的。想知道未来有多大发展,除了个人因素之外还要看外部因素和职位因素。另外,千万不要忘记隐性薪水的存在。
4.高频重复工作,虽然是新人必不可少的磨炼,但也最容易产生工作倦怠。你可以根据具体原因的不同,用换位置、换兴趣点、差异化定位这三招来提升自己的成就感。
5.摆脱穷人思维,首先要避免利弊分析的常见误区,注意利弊的共生性,拓宽分析利弊的新视角。
三怎么才能自律?
1.不是先有自律的品质,才有自律的行为。先做自律的事,你才能变成一个自律的人。不要空想有了好习惯再去做事,这是倒果为因。
2.先想清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再按照这样的方式去思考和生活,那些起初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就能自然达到。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你才能说自己真正拥有了这些品质。这个顺序是be-do(-?)have,而不是do-have-be。
3.改变不能一蹴而就,谁都必须经历五个阶段,一开始太过激进,反而是重要的败因。记住,重要的是每个改变的成功率,而不是每次改变的幅度。
4.我们都活在他人的眼光中,所谓自律,不是不计较他人的眼光,而是要找对“关键他人”。这就要求既要有正向反馈,又要严格管理。
5.制定目标的时候,既不太高,也不太低,对你有真实触动,有值得学习的细节的,才是“合适的参照对象”。
6.由于“自我妨碍”的存在,我们很容易给自己的退缩找到原因,不敢成为优秀的人。所以,你一定要认清这种心态,至少不要让别人的“自我妨碍”影响到你的判断。
7.用什么方式称呼一件事,会极大影响你对它的看法。所以,想要管得住自己,就要在观念上先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
8.自律不是被吓出来的,有时即时反馈的正向驱动,才是驱使自己不断进步的正确方式。与其对自己狠一点,倒不如用正式的方式对自己好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