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阶级固化的声音随处可见,仿佛这个社会阶级不会再流动了一样。虽说这种说法有点超离现实,但普通人想要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确实变得越来越艰难。
努力读书,固然是个好出路。但这条路上的失败者太多,竞争过于激烈,大多数人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努力读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升级自己的思维,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寻找自己的路。
一、认识——一切思维的基础
认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所产生的主观反映。一个人若对事物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个人很难有什么好的思维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1,认识自己——知道最坏的自己,想象最好的自己
认知偏差在人群中普遍存在,这些认知偏差经常会阻碍人思考,使人作出各种不合逻辑、不合情理的事。
人们习惯于高估自己,对自己有过度自信的倾向。1981年,心理学家欧拉斯文森做过一个著名认知实验,让被测者评估自己的开车技术,还让他们估计一下自己在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当中的排名。超过82.4%的人认为他们的技术排在前50%。
人们也习惯于相信自己已有的观点,坚决抵制其他观点,且这种倾向与受教育程度无关。在《切尔诺贝利》中,就连那些顶尖的科学家也会对事实视而不见,拒绝相信残酷的现实。
人们还普遍不愿意改变。这一点从进化意义上比较好解释,现在意义上的人类不过几万年的历史,很多原始习惯还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不愿意改变便是一例,对于原始人类来说,改变意味着放弃原有的生活,面对一切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丧失生命,甚至灭族的后果,保持现状无可厚非。
认识这些认知偏差在于让人明白自己的局限性,保持谦卑,同时也要求对最好的自己抱有合理预期,相信能够通过一生的努力去完成自身的最终成就。
2,认识平台——相信群体的力量
正如幼时所写的大海与水滴,一个人的价值通常是在群体中得到体现的,也是在平台中得到发扬光大的。
现代社会强调分工,尤其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一技之长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也能得到最大化价值的体现。试想一下,甲只比乙水平高一点点,如果两者同为社会评论员,同时对一些事件发表评论,但仅仅是因为甲更犀利一点、更深入一点,互联网便可以把这种效应无限放大,形成甲水平比乙高出很多的错觉,甲与乙的社会影响力也会千差外别。
个人力量终究有限,若想要达到最大化收益,就必须对个人有限力量的成果产品进行平台性的分发。平台的作用在于将独特的一与对应的多相联系,使得供给双方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基于量,产品可以为出卖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基于质,产品可以以低价格服务需求者。
3,认识世界——学会理解世界
世界是变化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就要求人们需要做一个终生学习者,不断加大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断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
人生是非常短暂的,不过短短几万天,一个个生命便会来来去去,不断持续、所悲的是,花个几年学个一技之长终生不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想要保持现状,固守旧有的一套只能面临淘汰;可喜的是,我们时代的科技树点亮之后,人们开始有机会接触更多,了解更多,变化的世界正在不断丰富我们的认知。
认识世界应当是个终生的过程,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中,我们得以认真了解世界,认真思考自我。
二、三大思维——积累思维、借力思维与选择思维
下面介绍几个书中介绍的重要思维。
1,积累思维
以前读金庸,最喜欢的情节就是看主角通过奇遇,获得绝世武功,大杀四方。
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只有绝少数人一出生、一毕业就是顶级配置,可以潇洒人生。实质上,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凡事也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在积累过程中,系统会发挥威力。系统怎么发挥威力的呢?系统的作用是通过不断提供正反馈、不断优化进程、不断正循环来实现的。
比如我现在写文章,第一步是检索和阅读,第二步便是思考,第三步则是输出,第四步便是听取反馈,第四步便是总结优化。这便是一个系统,具有重复性。我坚信在不断地进行系统的循环过程中,我将会从中得到智识的不断满足与认知的不断深化,形成正反馈不断激励我向前。
积累就像滚雪球,前期会很慢,但随着雪球越来越大,最终形成的大雪球往往会超出人们的想象。积累的关键在于构筑系统,系统不断地正向运转才能完成积累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
2,借力思维
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何其渺小, 相对于其他动物,高度有限,体力不足。人是通过思考才让自己成为所谓的万灵之长,人擅长借力,才能够立足于这个星球。所谓的“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是这个道理。
借力,借谁的力呢?我们每个人习惯借力的对象是我们的父母,通过他们的力量,我们能够完成教育,甚至于找到工作,买房买车;但对于普通人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朋友,甚至于一个弱关系的力。也许,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甚至在网上随便交流的陌生人,可以提供一个机会,提供一些信息,让我们得以成就更好的事业。
还有一种力是一种环境的力,在一个特殊环境下,一个人的成长是会远超过其他环境中的同龄人的成长的。最常见的例子便是高校,好的学校网黑能给一个更高的视野,也能提供更高的平台,让一个人拥有更高的起点。国家也是这样,90年代出国的精英很多都后悔了,囿于自身实力无法出国的同龄人反而得到了中国发展的红利,成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大佬。
3,选择思维——作出一个好的选择
人生充满一系列的选择,这些选择使我们之所以为我们。那如何作出一个选择呢?
第一,做好功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做好功课是前提。功课做得不好,一切都是白费,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是这个道理。若没做好功课,死局仍去闯,then you are a dead man. 虽然这种英雄主义值得人们歌颂,但无谓的牺牲还是不必要的。
第二、以逸待劳。学会为自己设计一条永远不会倒下的路,不要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为自己留条后路,让自己有能力去接受最坏的情况;学会掌握主动权,主动权意味着先手,意味着优势地位,意味着利益控制。
第三、果断选择。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一个人往往面临着多个不同的机遇。一个人,能够决定其命运的就几次关键性的机遇。抓住了,可以免去十多年的苦工。没抓住,可能这辈子上限就决定了。
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想要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是有所谓的捷径的。即重构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信积累的力量、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好好对待人生中的关键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