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这几天读于永正老师的书,我眼前豁然开朗,每天都激情澎湃,每天都在幸福和快乐中渡过。
于老师在"童心未泯"一章中说:教了五十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能感受得到,简短的话语中饱含着无比的骄傲于幸福。于老师在三尺讲坛上始终保留着孩子般的好奇心,身上"孩子气"十足,永远能体谅学生、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从教五十多年后,或许别人早已身心疲惫、满脸苍桑,而他不仅事业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而且岁月的刻刀永远无法把那深深的皱纹刻在他的心上。这,缘于他从来都有一颗赤诚的心——童心!
章节中有好多生动的事例:钓鱼钓虾、野炊、划船、参观……每一个故事中于老师都像"长不大的孩子",师生融为一体,使教育变得幸福、简单、轻松而有效。
前面我说读于老师的书让我激情澎湃,那是因为二十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时常也拥有一颗童心,读于老师的文字,仿佛在回忆自己的故事。对我而言,微笑是一张先天的名片,既使进教室前还怒气冲冲,但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脸上的笑容决不会缺勤,板着面孔我是没法上课的,因此有学生问我:"老师,你好像每天都很高兴?"由于这个原因,学生一般都不怕我。课间,我常常和学生一起跳绳,见有三五成群跳大绳的,我也挤进去跟着跳,抡绳子的同学抡久了就会抡不圆或者没节奏,这时我就接过绳帮他们抡,让他们跳,我到哪组,哪组就会"跳劲十足"。跳小绳最"红火",要么学生一个一个带着我跳,要么我带着学生跳。尤其是我带学生跳的时候,本班的、外班的,大的、小的,男生、女生你争我抢,一个个都想让我带他(她)跳,数数声、笑声融为一片。
要教学写景作文,大夏天的中午,别的老师和学生都在午休,我带着四年级学生到两公里外的田野去观察,一路高歌,一路说笑。我指引着学生观察那金黄色的麦田、绿油油的玉米苗,还有那白色的随风起伏的蔬菜大棚,一两个钟头下来,居然无一人喊热叫累。
我想发动学生写日记,可是直接下命令吧,担心部分学生心里不愿写,应付差事,于是我自己先写起来。过了几天,我把自己的"日记"拿到班上展示,学生赞叹不绝、佩服不已。我顺势说道:"你们也可以写,愿写的可以挑战我,比比谁写得认真,坚持的时间久!"下午最后一节课,尚怡然来找我了:"老师,我要挑战你,和你比赛写日记!""好啊,欢迎,欢迎!"我伸出小指和她拉了钩,还"盖了章"。紧接着,王怡瑶也要挑战我,我也和她拉钩盖章。见此情景,好些学生坐不住了,都声明要挑战我。就这样,把"我要他们写日记"变成了"他们自己要写日记"。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写到此处,我想起了一句话: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