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要的赞赏,也是一种偏见”
前几天,和朋友聚会,一起去看了《战狼2》。没过多久,网络上便是一阵热议。
一点不奇怪,带有政治色彩的东西从来都会成为热点,热的让其形成的低气压足以又引来跟风一大片,一般不到这时候,爱国情怀是看不出来的,骂中国最狠的人,这时候显得最爱国。
当前社会有一个普遍认知,就是中国强大了,中国强大了是不假,但是好像又变了味,变的有点像“范进中举”,要逢人就炫耀。只有饿疯了的人才会见食物就胡吃海塞,将正常的事现象化,好像千年一遇一般。这种现象尤以父辈为甚,其中又以女性为甚。
这个片子,说实话,与爱国无关。什么时候谈爱国?是与外族或外国发生矛盾的时候,是思想意识受到“西化”的时候......这部电影中,中国和外国并不是主要矛盾,杀教授的是一时失手,最后的单挑也说明了是个人恩怨,中国在这场内乱中只是想赶快卷铺盖走人。看完电影义愤填膺叫爱国的,其实又一副有色眼镜,如果非要讲爱国,那么宏观来讲,这个剧情里中国只能算配角,因为是别人在窝里斗。
全篇讲述的,是一位前武警官兵只身闯入龙潭虎穴的故事,要救的中国医生直接死于反叛武装的枪下,看到末尾的“护照”,我第一反应就是这里。直到最后,中国浩浩荡荡的战舰长枪短炮轰炸的时候,其实反叛武装早已杀害,囚禁不知多少中国公民了。马后炮,这与很多民警的办事风格如出一辙,反应不慢,都不足以体现准备之充分,纪律之严明。
关于主义的问题,这个片子到最后竟然变成了一个谈主义的问题,作为一个商业片,和《建军大业》打了组合拳之后,也上纲上线。
美帝不用说,向来是英雄拯救全世界,中国这次也是。我认为把这个片子叫做个人英雄主义的写照,也不算错。从刚开始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和风评,大概就知道了剧情模式,后来一看,果不其然,一个人扭转乾坤,看着自然热血沸腾,令人拍手叫好,可以让观众激动的像1949年10月1日。
这部电影的主旨像是在搭顺风车。
首先就是借吴京的军人荧幕身份,硬汉形象,将军队元素深刻的化为电影主旨。其次就是主义问题,结尾独臂举国旗进入交战区,其实有待商榷,从逻辑上讲,交战双方肯定有一方已经把中国敌对(冷峰作为一个有特殊身份的中国公民,直接与反政府武装对抗),举个明晃晃的红旗,就是当活靶子。另外进去前的弃枪,其实以防万一,把枪藏起来,举起国旗或出示护照表明身份之后,别人就无权搜查,但这就是赌博。看得出来,表现的,就是赤裸裸的个人英雄主义。美帝常干这种事,诸如漫威系列,DC系列无一例外。还有“主旋律”,这是统治者都喜欢干的事,比如《阿甘正传》里,在暴风雨中的大船上支起美国国旗,就是传达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就更不用说。姑且把这当作是广电总局的倾情审核。
最后军舰和护照的点题实在是仓促,就好比一个写作文的学生,明明要写“祖母”,却通篇写父亲,到最后才点题,“我的祖母多伟大,有他才有了父亲,才有了我”一样。
如果这样说,不符大家的常规认知,或者是与主旋律相悖,那就提一个新说法,干脆叫它“集体英雄主义”,这样既突出了“英雄”,也强调了集体,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是中国独有的,版权所有,防伪必究,只属于中南海的潇洒与不羁。
综上所述,并非表达对电影的反感和恶意吐槽,个人觉得作为商业片中规中矩,要突出的中国军人的品质也十分到位。只是看电影应该有一个较好的态度,有个人感情之余应该是客观的。从愈演愈烈的文化管制看得出来,对于民众的强行洗脑,收效甚佳。作为一个清醒的人,不需要过分解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最好的,其他的,naive.(扶了扶黑框眼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