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谷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在月光的倒影下,微风吹过,黄灿灿的稻谷似乎在向我们一家人招手,它们长大了,它们需要挣脱稻秆的束缚,走向更远的地方,去完成它们的使命……
太阳还没升起,迎着月光,阿爸、阿妈都很快割了一大片,田军那会还小,也学着割,身材小,伏下去,屁股撅得老高,一把还握不过来一大颗稻秆,只能学着一点一点的割。阿爸、阿妈天刚亮,基本就把整片田里的稻谷割差不多了,稻谷被一摞摞放在田间,就像一座座小茅草屋。接下来小田军发挥优势的时候到了,阿爸阿妈、搬了几垛稻谷到打谷机边上,开始一人递稻谷,一人打谷的工作。田军现在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一小垛一小垛的搬到阿妈边上,方便她递稻谷,确实是帮忙解决了工作效率问题。在一家人的努力下,一大片稻田不到正午的时候就基本被征服了。大家歇下来,吃阿妈带来的饭菜,虽然有点凉了,但是味道还是妈妈常做的那个味道。一家人一起吃着,看着满头大汗的田军,阿妈是又心疼又高兴,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帮忙家人干点农活……
年少的时光总是过得既开心又飞快。田军马上要上学了,家里却迎来了新的生命,弟弟田民出生了,那会家里人都围着弟弟转,田军似乎被搁在了一边,但是懂事的田军知道,妈妈带弟弟比较辛苦,也主动加入了带弟弟的队伍。很小他也能抱起哇哇大哭的弟弟,哄他睡觉觉,妈妈一边干家务,时不时瞅着这哥俩,脸上还是拂过一丝微笑。阿爸干完地里活回来,也会逗着这两兄弟玩。
日子一天天过去,弟弟也逐渐长大,田军也很快就要上中学了。懂事的田军在学习上从来没有让阿爸,阿妈操过心。阿妈没什么文化,阿爸上过几年学,因为文革也就没学了,挣工分去了。阿妈因为没有上过学,知道没上学的苦、从小就给田军和田民,灌输学习改变命运,走出庄子,走向大城市,逆天改命;不要再跟阿爸阿妈一样,天天干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一年到头基本只能糊口,剩不了几个钱,更别说发家致富。这种思想一直在两兄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一定要学好,不能辜负阿爸阿妈的期望。从小他们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奖状也糊满了一整面斑驳的墙。
小升初考试,田军考得很好,在镇里排得上前十名,比较顺利的被县里重点高中一中录取。阿爸阿妈很开心,家里亲朋好友,也都来祝贺,老师邻居也都来祝贺,逢人都夸田军懂事,学习勤奋,名列前茅。那会的田军也是很开心,能被一中录取,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走出村子的小梦想马上就要实现。由于县里到老家还有将近半个多小时车程,有时车开慢点大概45分钟才能到。也不能经常来回跑,坐车也不方便。上学只能是走寄宿了,人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县城读书,对于只有12周岁还未满13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也是不小的挑战。不过从小懂事,又能干家务、也能帮忙干农活的田军,适应这样的生活,是很快的。
开学那天,是阿爸送田军去报道的,阿妈和弟弟田民到车站送行,这是人生第一次与阿妈阿爸分开生活。心中有许多不舍,虽然大家心理都很开心,当上了车,车子动了的时候、阿妈的眼角泛起了泪花,也许是不舍,也许是担心孩子这么小就要离开父母独立开启求学生涯……
到了县一中,田军是第一次走进了这个属于自己的全县最高学府。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阿爸的脸上也是充满着喜悦,虽然我们来自乡下,虽然阿爸那一看就知道是黝黑的农民的脸,也是自豪的带着田军排队注册,学费不高、但是对于种田的他来说也有所压力、还有就是孩子接下来的生活费……,但是即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把儿子培养成高材生,走出农门,坐进办公室吃皇粮,这是那会的他多么梦想的人生……,安顿好田军,准备去车站回家时,田军去县城车站送了爸爸,一路来都是开开心心,阿爸也是一路叮嘱,让他认真学习,吃饭不要太节俭,吃好饭上好课。田军一路点头,当阿爸上车后,回乡的车开动后,田军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喉咙有点堵塞,第一次和亲人真正的分别,眼睛有点热热的!未来的路还有很多未知数,但是心理确暗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不能让阿爸阿妈担心,无论如何都要学出点人样来,在全县高手云集的校园里,开出一条血路……,三年后考上县一中高中,这是半只脚踏进大学的必经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