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会发现,自己很努力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每天不管多辛苦都要给孩子读会书,可是离开了父母,让孩子自己安静读过书依然好难。
其实,父母给孩子讲书或者是小朋友听书这样的行为明显属于高干预的阅读培养方式。
它造成孩子在阅读上的严重依赖。
现在社会的生活压力比较重,孩子也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父母重视阅读,只有在要求读书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父母很好地陪伴,久而久之就把阅读的场景固定在"孩子读、大人陪,甚至是大人读,孩子听"的场景。
这样孩子跟书本的接触点就只剩下耳朵这一条通道了。我们想让孩子阅读的目的,是想让孩子通过阅读材料筛选有用的信息,帮助孩子拓宽知识面,增加理解力。不管是能读得懂题目 还是写得出作文,这些都要求孩子自己跟阅读产生联系。如果只是听,那这些简单的目标也是达不成的。更何况我们还是想让孩子通过阅读去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那要怎么做呢?难道,只是丢本书给孩子,让他自己去读吗?
对于这个问题,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完全可以的。对于能够坐立的孩子来说,每天让他在书堆里面独自坐一会,孩子探索的本能就会使他拿起身边的书开始探索。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试着干预,讲述书中的内容。让那个自主阅读的种子慢慢发芽就好。
大一点上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带他去书店、去绘本馆一些有阅读氛围的地方,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读书,也会给他一个读书的理由。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着急把自己想让孩子读的书强塞给孩子,一定要孩子自主挑选他喜欢的读物,这样才有利于开启阅读的大门。
当孩子拿着书,要求你帮他处理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信息的时候,也不要立刻化身指挥官。可以做一些引导,比如,这个字妈妈好像也不确定,我们一起查一查字典吧。引导孩子碰到问题,寻找解决方式,多动脑、思考的习惯。
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控制欲,降低对孩子阅读的要求,减少指指点点的行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独立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