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第1章内容,四十分钟,大致读了两遍,一遍慢一遍快,再将笑来老师这一章的内容熬一熬,自己坐下来把知识点串一串,画一画,就成了今天要书写的笔记所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突破:
一、增进对“元认知”“心智”两个概念的理解
笑来老师讲:元认知能力是指将自己思考作为思考对象的能力,即自我不断反思,对自己思考的思考,思考自己现有的思考方式是否是正确的方式,能否更加优化。而思考方式和产生的结果受上一次影响,也会影响下一步思考方式和结果(好&坏的影响),是一个相互、动态的过程,每一步都是有联系的。
“心智”是指过往所获知识和经验的总和(也包括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并且心智发展是不稳定的,老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心智可以发展、培养、重建甚至反复重建,发展过程中出了些许差错也可能“走火入魔”陷入停滞和倒退(成为负数,进化成猴子,我的个人理解是思考能力的退化&钝化),所以对心智的发展和培养,要小心谨慎,并且尊随正确的方法(目前还不清楚,后续应该会有方法论的指点体现),小心停滞甚至退化。
心智一旦开启,就会进入新的世界,(是一种顿悟和破旧立新),自我积累,自我过滤,慢慢根深蒂固,也是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巩固、调整、否定、重建的过程,和别人的心智差异也在积累,可能产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效果,人与人精神上本质上的差异,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三日”形成的。
二、要理清楚大脑是你的一部分,你是主导
开篇“醒悟”之题,意在点醒我们自己和大脑“孰主孰仆”,大脑是我们的一部分,隶属于我们这个整体,所以应该是由人支配大脑,而非受大脑支配,不能随便被刺激和感觉牵着鼻子走(潜意识受到情绪的支配),需要用开启的心智去理解,去判断。这里我认为要分情况来对待,大脑传递出信号代表一种需求,我们可以选择是否满足,这里选择权在我们自己,而非大脑,即说明了我们的“主人”地位。依据当时的现实情况自己的需要满足程度来进行选择,而非一定要满足大脑,更不是一定不满足大脑要和他“对着干”。
两个栗子:(1)比如我会某一刻“福至心灵般”突然想吃这个东西,那我可以决定听从大脑,午饭去吃,此时身心都有巨大满足感。(如果不这样吃会落成得不到的执念,更加想吃)但当吃饱后,如果看到美食,大脑再发出想吃信号,此刻便可以拒绝满足(这是较低程度,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的选择);(2)再比如因为在下定决心去做论文时,因为知识储备不足/畏难情绪,会有逃避和厌烦情绪,转而去做一些对自己长期有帮助需要落实的事情(开始学英语/写文章等),看似是大脑帮你做出一种优化选择,实则是大脑在指挥你“遵从内心声音”,来共同逃避工作(一种积极的逃避,这时候往往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去选择,易受到大脑支配,本质上我认为和“”开始那个青年两小时没看进去书“”其实是一样的)
长期利益固然重要,但短期内需要完成的事情也要做好,至少扫清短期任务的障碍,让你有个可执行的清晰的规划和落实方案后,同长期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发展,当期的重要任务,不能因为发展长期而被忽视,短期阵亡,谈何长期?
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大脑对我们的支配,简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心智不成熟或尚未开启,可能就会犯“聪明人做糊涂事”的错误,我们在真诚的犯错。同大脑争夺真正的控制权,需要心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三、另一角度诠释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笑来老师举了自己一正一反两个例子,“10元钱报名编程30年后的巨额收益”&“对盲打由嫌弃到大悟的转变”,旨在说明要积极的学习:学习的好处只有自己知道,学会了就是会了(增长心智的过程),用不用的着自己说了算(需要了就用上了,而且可能是一直用),认识到好处后再遇见相似情况还会积极主动出击(依靠发展的心智判断,就像找到蓝色房间钥匙后,打开蓝色门,又在蓝色房间找到红房间钥匙,不断开门,不断寻宝,在联系中,心智得到发展)。
而不做不学永远不知道好处,也永远不会选择知道(会有“”你看我当初不学也没什么事“”的洋洋自得),甚至束缚越来越多,学习成本越来越高,最初仅是不想知道(拒绝学习的理由=不想),最后却是想都不敢想(拒绝学习的理由=不想+来不及)。
所以对第三点总结来看,在我们但凡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学(综合能力技多不压身),早学(早收获,早改变,滚雪球;晚学则会心痛与过去因“无知”致使错过众多积累),总是没坏处的(要注意每次有重点有计划的去学,以及适当的方法(异性刺激2小时学会盲打&无刺激环境一礼拜也能搞定),方法慢也能鼓捣出来,心态要放开。),特别是学习以后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巨大改变(笑来老师:盲打→读书笔记指数增长→博客文章→把时间当朋友书.....),是当时环境不可测的,只能交给时间去衡量和判断;但是不做,现在就可以根据心智来判断(肯定没进步),无需时间见证。
注:黑色部分为引用笑来老师文句。
留个问题(学习小博老师):
正确培养心智让其得到发展的方法?(依靠积累?)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怎样才算是对自己思考的思考,而不是胡思乱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