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过几起著名的离婚案:徐志摩为了追求心中的女神,宁可要已经怀孕的妻子打掉孩子也要坚持离婚;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报纸上相互指责,以一场撕逼大战结束几年的感情;蒋碧微和徐悲鸿为爱私奔,惊世骇俗,却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两次登报声明后,最终以一场官司答应对方赔偿条件,黯然收场;孟小冬与梅兰芳一见钟情,终究也是在无尽的失望中,留下一则“紧要启示”决绝转身,不留一丝余地……
除此之外,民国曾发生过一场最具有戏剧性的离婚案,和瞿秋白、杨之华、沈剑龙三个人有关。
说起来比较绕口,那么就按几个脉络讲述了解。先说说杨之华和沈剑龙。
杨之华与沈剑龙
杨之华,浙江萧山一个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的小姐,父母重男轻女,认为“女孩无才便是德”,按封建礼教的一切来约束她。杨之华从小个性顽强,坚持不缚脚,硬要跟哥哥杨葆青一起读书。
杨之华人长得非常漂亮,当地人都亲切地叫她“小猫姑娘”。
沈剑龙,浙江萧山大户人家的子弟,仪表堂堂,崇尚新潮。他生出时,有一个手上生有6个指头,乡里人戏称他为“六六倌”。
沈、杨两家同为浙江萧山人,论起门第,也属于“门当户对”,两家长辈从小便为沈剑龙、杨之华订下了 “娃娃亲”。
沈剑龙比杨之华小两岁,从小聪敏,继承了父亲的某些基因,成为有名的风流倜傥才子,诗书琴画样样拿手。
杨之华与沈剑龙从小认识,算得上“青梅竹马”,但是,杨之华十几岁出外求学之后,不断地接受新思想,甚至想到赤色苏俄去学习,无形中拉大了她与沈剑龙思想上的差距。
1921年1月26日,二人结婚,当年杨生下一女,取名沈晓光,后杨之华为之改名独伊,即瞿独伊。
瞿秋白与妻子王剑虹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既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修养精深的文学家,既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又飘逸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瞿秋白的妻子叫王剑虹,是一个聪慧、天资很高的时尚女性。
1923年8月,瞿王二人从相识到相知相爱,不到半年时间即行结合。两个人都有志于革命,又热爱文学,所以婚后的生活充满了浪漫和情趣。可是幸福的生活非常非常的短暂,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肺结核病逝。
瞿秋白虽然痛失爱妻,但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作为一名革命领导人,他并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哀伤中,他实在是太忙了,白天开会或者上课,晚上写作。
瞿秋白、杨之华、沈剑龙:民国最有戏剧性的爱情秋之白华:瞿秋白与杨之华
1923 年底,杨之华报考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一边读书,一边做社会工作。瞿秋白是她的老师,一开始,杨之华认为这位老师过于严肃,甚至冷酷,是个不好相处的人。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孙中山先生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夫妇到上海来了解上海的妇女运动情况,恰好负责上海妇女工作的向警予不在,请杨之华代为报告,这场报告中,做翻译的就是瞿秋白。
这次报告,让杨之华彻底改变了对瞿秋白的最初印象。
翻译过程中,瞿秋白非常有耐心,不但安抚她的紧张情绪,还耐心引导她正常发挥,汇报举办的十分成功,她对风度翩翩、才华卓著的瞿秋白不禁心生爱慕。
瞿秋白对杨之华更是赞不绝口,认为她值得培养,并且在帮助和介绍下,杨之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之华的思想又充满了矛盾。她想,自己是有夫之人,如果这种情感发展下去,会是很危险的。下一步如何是好呢?思来想去,之华决定回到萧山家里去,暂时回避一下和秋白的接触。
瞿秋白也不愿杨之华遭受非议,思来想去,最后他们决定去听取杨之华的“义父”邵力子的意见。
结果,对瞿、杨二人颇为了解的邵力子在表示支持他俩相爱的同时,建议他俩去和沈剑龙作一次深谈。
这时候沈剑龙正在老家萧山。瞿、杨便一起赶赴萧山。于是,三人开始了一场奇特而友好的谈判“谈判”:谁也不曾料到,沈剑龙和瞿秋白竟然会一见如故!他们推心置腹,诉说衷肠,甚至有了一种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觉。
最终,三人达成了戏剧般的共识:沈剑龙主动退出,成全了情敌和妻子在一起。
1924年11月27、28、29日连续三天刊登在上海《民国日报》头版广告栏里,公开发表三则启事,原文如下:
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
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这启事一经登出即成为“新闻热点”,在上海滩引发热议。甚至“启事”刊出半个月后,上海《晶报》还刊文评论此事。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和谐的三角关系处理案例吧!
1924年11月7日,当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杨二人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沈剑龙亲自到现场向瞿、杨二人表示祝贺。
从此,瞿秋白和沈剑龙也成了好友,经常书信来往,写诗唱和。
更有意思的是,沈剑龙送给瞿秋白一张六寸照片——沈剑龙剃光了头,身穿袈裟,手捧一束鲜花,照片上写着“鲜花献佛”四个字,意即他不配杨之华,他把她献给瞿秋白。
杨之华与瞿秋白的爱情,是夫妻与战友的双重结合。瞿秋白的治印水平很高,当时很多人都以得到一方他刻的印章为荣幸。为纪念自己和杨的结合,他刻下一方“秋之白华”印章,表示俩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之意。他还在一枚金别针上亲自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送给杨之华作为爱情的信物。
后来,杨之华的女儿独伊也被接到上海与他们共同生活,瞿秋白也对独伊视若己出,用杨之华的话说:“秋白无论在我和独伊或在其他人面前,总不使人感到独伊不是他亲生女儿,独伊从小没有感到秋白不是自己的亲爸爸”。
正因为沈剑龙有如此肚量,虽然杨之华和他不再是夫妻,但却没有忘记他仍是女儿的父亲。
瞿秋白、杨之华、沈剑龙:民国最有戏剧性的爱情1929年3月,杨之华在莫斯科把一张瞿独伊的照片寄给在国内的沈剑龙,并在照片背后写道,“龙弟:这是独伊最近的小照,阿爹看了作何感?她的妈妈赠。一九二九(年)三月六日”。
革命者的生活总是艰辛而动荡,但新婚的小家庭仍然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每当瞿秋白结束一天的忙碌回到山阴路的家中,总有热腾腾的饭菜在等着他;身上的长衫旧了、破了,他也舍不得扔,上面有妻子在夜灯下缝织的补丁,一层又一层。
美好的日子总是迷离而短暂。
1934年初,瞿秋白按照中央的指示赴苏区工作。深夜时分,杨之华把丈夫送到弄堂口,瞿秋白停下脚步,回头凝视着妻子,缓缓地说:“之华,我走了!”
在杨之华与瞿秋白的10年婚姻间,他们也曾经历过大的危险,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这对恩爱夫妇曾经生离过6次。但他们不会想到,这一次离别,竟是永诀。
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因叛徒出卖的被俘。
瞿秋白在案头早已写下了绝笔:“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已摆好了四碟小菜,一瓮薄酒。瞿秋白穿着一件中式黑色对襟衫,一条白色齐膝短裤,黑袜黑鞋,他自斟自饮,谈笑自若:
“我有两个要求:第一,不能屈膝跪着死,我要坐着;第二,不能打我的头。”
说完,他向刑场走去,身后紧随着特务连的一百多名士兵。从公园到刑场,约两华里的路程,瞿秋白手持点燃的烟卷,缓步而行,边走边唱。
西门外罗汉林下,有一片草坪。瞿秋白停下脚步,环视四周:山上青松挺秀,山前绿草如茵。他点头微笑:“此地甚好。”接着,在草地上盘腿而坐,含笑饮弹,年仅36岁。
如此将生死赋予笑谈,洒脱和超然的涅磐式的境界,实在是魏晋风度。
女儿瞿独伊回忆说:“一天,我正和一批儿童院的孩子们在乌克兰德聂伯罗彼特罗夫斯克参观。忽然,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我看到了父亲牺牲的消息,惊呆了的我随即失声痛哭起来,竟晕倒在地……”
留守在大上海的杨之华,无时无刻不是心急火燎地牵挂着身处危境的瞿秋白。她从报刊上读得了瞿秋白被捕的消息后,夜夜不能安寝,食也不解其甘,四处吁请那些正义的人士出面营救瞿秋白。
她联络过蔡元培、宋庆龄、鲁迅等一大批同情革命的知名人士,通过报刊等各种渠道吁请拯救瞿秋白。而当她的呼救尚未取得切实效果之时,“秋白被枪决于福建长汀”的消息便已赫然现于报刊的题头。得知这一消息,悲痛欲绝的杨之华当时就晕厥了过去。
当时,杨之华的母亲眼看了女儿的这种哀毁销骨的生活状态,忧怕之华会由此陷没于无尽的哀痛中不能自拔,特意从乡间赶到上海,劝说之华从此脱离革命,回乡下去过日子。
杨之华用手抹平了鬓角凌乱的头发,平静地跟母亲讲:她的今生既然已经选择了革命的路,就没有理由半路上退下来了。她今后也有可能步秋白的后尘。但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要母亲不要太伤心。
瞿秋白牺牲后,杨之华被派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会后被留在莫斯科国际救济会任常委。
1936年5月10日,为了纪念瞿秋白殉难一周年,杨之华又写下了《纪念我们亲爱的战友——瞿秋白同志》一文,署名“杜宁”,发表在1937年3月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社编印的《殉国烈士瞿秋白》一书中。
1936年,王明等人捏造罪名,杨之华被撤去职务,隔离审查。1938年8月,任弼时到莫斯科为杨之华平反,恢复组织生活,安排她到东方大学中国部半养半读,与女儿独伊团聚。
1940年周恩来因胳膊受伤到莫斯科治疗,和邓颖超多次邀杨之华与女儿一起聚会。
周恩来还安慰道:“华姐,你不要太难过,太思念秋白了。这对身子不好,你应该注意身体,把病治好就可以回国工作。”这对杨之华是莫大的精神安慰。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杨之华母女回国,又在新疆迪化被盛世才拘捕关押了四年。被释放后曾赴晋西北参加土地改革。
1949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杨之华的文章《秋白与鲁迅》。以后,杨之华又发表了《秋白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谈谈秋白同志的翻译工作》《秋白并没有死》《离别》《好爸爸》《不朽的革命的友谊》《学习秋白同志为工人服务的精神》《新文化的开路人》《秋白同志爱孩子》《忆秋白》等等。
1955年,经过20年的努力寻找,杨之华终于在福建长汀找到了瞿秋白的骸骨,并运回北京,隆重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了“瞿秋白之墓”的碑铭。
文革中,蒙受不白之冤,被“隔离审查”达 6年之久,并在狱中被百般折磨遭受肉体摧残。醉后,杨之华已到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地步,罪恶的“四人帮”还不肯让女儿独伊前去照顾。直至病危才被批准出狱就医,3天后含冤在北京去世。究其一生,杨之华竟有10年是在牢房中度过的。
1977年7月,中共中央为杨之华平反昭雪,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和追悼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