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小何
图片 / 网络
我见过身边很多人后偷偷努力的人,也见过许多看起来很努力的人。
01
高三时,班里转来了一位复读生。
每天早读课上到一半,他才从门口姗姗来迟;每节课老师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时,他趴在桌上睡得香甜;每次课后有学生和老师因为一道题而争论不休时,他吊儿郎当的,和旁边的几位男生玩得不亦乐乎......
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后来连老师都放弃了对他的教育,在我们眼里,他早已与“差生”无异。
对他的这种印象一直维持到学期第一次期中考才结束——他以600多的总分位居排名榜单的第一位。
后来听了其他住校生的描述才知道,原来他每天都会在教室学习到凌晨才回宿舍,每次回宿舍还要跟其他同学探讨问题、背诵单词。
我不禁对他另眼相看。
虽说他的时间安排确实不值得参考,但他这种低调有效的学习方式却也令我佩服。
他大概就是属于那类“在人后偷偷努力的人”。
这类人天天嘴上说着“我是来打酱油的”,一边却比谁都努力;一边跟别人插科打诨,嬉笑打骂,一边却做出令人惊艳的成绩;一边悄悄卸下你对他的防备,一边打得你措手不及。
他们吊儿郎当的样子骗过了所有人,却偏偏还运筹帷幄。
02
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留言:
“在我决定考研之后,我日复一日地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图书馆-食堂,我变得独来独往,一天天早出晚归的,跟身边人也不像以前那样亲近,身边人都说我很刻苦、很努力。
是的,他们都这样夸我,但是我知道自己在图书馆里都干了什么,我不仅带着手机,我还背着充电宝;模拟卷我刷了很多,没有一张认真对过答案;学霸在看书,我在发呆。
我深刻地清楚,我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在努力准备考研的人。”
我朋友里也有这样的人。
他每节课都很认真听课,做笔记,问问题,但课后作业总是被驳回;英语四级的真题教材买了一大堆,却考了四次还没考过;连续一个月天天去图书馆,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经常在群里发健身打卡,再次见到他时却还是那样臃肿的体型......
最后他还向我们抱怨,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了,还是不行?
后来从他另一个朋友那里我们才听到他所谓努力的“真面目”:
他每次上课那么认真,课后却从来不复习;英语真题买了那么多,却没有做过几套;每次带着一大包书去图书馆,却只是换了个地方睡觉;经常去健身房健身,却总是花半个小时在拍照。
他给人营造出了一种“我真的很努力”的感觉,不仅收获了身边一大堆人的好评,还让自己接下来的一天有了心安理得玩手机的理由。
他卖力地表演,不仅骗过了所有人,也骗过了自己。
03
从小到大,我在老师眼中一直是个乖乖女的形象,但我有时候也会假装很努力。
有时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焦虑,有时候是不让那些对我寄予厚望的人感到失望。
我有时候也会偷偷努力,说来有点可笑,因为我是单纯地想给别人营造一种“就算你这个人不努力也能达到优等生水平”的错觉。
那样子,想想都觉得很酷啊。
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因为我并没有卓越的天资,二是我并没有给人成功营造出一种“不努力也能达到优等生水平”的感觉。
但不管是偷偷努力,还是假装努力,我们都应该合理规划好时间,做好计划,把当下最应该、最值得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就像青年作家李尚龙所说的: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在作秀;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我们努力地做一件事无非是想要打破心中的焦虑或是达成某一个既定的目标,但如果实在学不下去却还要浪费时间逼自己继续煎熬,那还不如直接放下书本,光明正大地出去走一走,玩也好,闹也罢,等调整好了心态再回来学习,不是更能事半功倍吗?
要知道,真正打破焦虑的,从来不是那些虚无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促使你达成一个目标的,更是你脚踏实地的向上进取。
那些天天嚷嚷着“我该努力了”的人,永远不是做得好的人,因为,做得好的人从来都不是说话最大声的人。
正如古人所云,君子执仁立志,必当先行后言。
努力从来不是一场作秀, 你可以偷偷努力,但不能看起来很努力。
这二者之间,只差了一点决心、一点毅力和一点自信。
-END-
- 关于作者 -
小小何,一个伪文艺的工科生。
喜欢美食,喜欢美景,还有一个画家梦。
偶尔写写人间百态,偶尔熬熬鸡汤。
立志用安静的文字写出走心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