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治学经验。
既要师古又应创新。
余因家学的熏陶,
亦得各家学说的汇通,临证应变,不断总结,在师古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有所创新。
例如:成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一般疗法长期无效,我也曾用过如四神,
驻车,附子理中,参苓白术,真人养脏等,
貌似对症,但其效均不理想。遂进一步分析病情,反复思索。从病因而言,常见由于精神紧张,情绪忧郁,则与肝气有关;从部位而言,病变常在乙状结肠及其邻接部位,正是少腹深处阴分下极,为厥阴所主,故为寒热错杂的下痢。
尤在泾《贯珠集》指出,
这是由于阳复太过,其热侵入营中所致,从这一考虑,结肠炎于厥阴肝木有一定关联,而厥阴病的要方是乌梅丸,仲师明白指出:
“又主久痢”,吴鞠通在《温病条辨》72条云:
“久痢伤及厥阴,上犯阳明”则可用之。据此,余乃以乌梅丸改为汤剂为主方,加减变化治疗久痢,治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疗效亦见巩固。
以上之病例可窥其一斑,为长期研读,观察,思考,总结所得,重要的是不执一方以治一病,昔贤陈自明曰:
世上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医者在走弯路之时,应当寻思探索,改弦更张,以求得对症之方,这就需要复习典籍,查阅诸说,广开思路,成方与立新,灵活运用,庶几不拘于一隅之见也。
上面简要的叙述了个人的治学经过,以及点滴的肤浅体会,自感学习运用祖国医学的经验概括起来,则有九要:
一曰明理,
二曰识病,
三曰辩证,
四曰求因,
五曰立法。
六曰选方,
七曰配伍,
八曰适量,
九曰知变。
这在中医学术上是环环相扣的组成了一个体系,
而在临床的诊治上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
明理,识病反映了医者在理论上的修养。
辩证,求因是对于观察分析上的能力,
立法选方,配伍,适量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具体运用。
而知变,即随机应变,是对特殊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适当处置,集中体现了中医治疗上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个人愚蠢的陋见,只要把握和致力于这九要,再下一番苦功,定能提高业务水平,而渐臻精湛。由于学无止境,余虽年已近甲子之年不敢自怠,唯恐学习不进则退耳,愿与后学诸秀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