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度自恋的,而影视作品和书本是承载自我映像的绝佳载体,人们看电影其实是在找寻自我,翻书本其实是在反观自身。
青春电影看似很难拍出新意,只能在男孩女孩的小心思里打转,主题词无非是暗恋、伤害、错过、追怀。但它们之所以长盛不衰,屡屡有导演试水,是因为导演们清楚,自己影片的某个片段、某个镜头总会直击一些观众的内心最深处,让后者看到多年前的那个自己。越是年轻时越是不敢造次,肩膀的轻轻触碰这一小小暗号胜过成年后的拥吻,不动声色却摄人心魄,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回忆中更是让人笑中带泪。
而伊恩·麦克尤恩这部2001年出版的《赎罪》,实质上也是由一个青春故事推展开来,里面有13岁小女孩布里奥妮懵懂的暗恋、对爱情的憧憬、丰富多彩的内心戏、自导自演自尊自大的少年心。
然而与普通的青春题材作品不同的是,作品中交织着几位成年男女间的情愫与欲望,有的炽热,有的卑劣。布里奥妮本应觉察不到,如果她是一个安静内敛的乖乖女;然而,这个酷爱写作的小作家分不清现实与幻想间的差距,一味地耽于内心世界疯长的狂乱想法,自以为以自己的天分已看清成人世界中的真相——女清洁工的儿子罗比是个色情狂,觊觎自己的姐姐塞西莉娅,并“义不容辞”地做起了证人——罗比强暴了表姐罗拉。
她以为自己当时看清楚了施暴者就是罗比,以为自己已熟谙人性中的黑暗,然而令人战栗的是,恰恰是这种“自以为”才是作品中最恐怖的一幕,是被冠以“黑暗伊恩”之名的作者撕开的血淋淋真相。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布里奥妮也曾爱过罗比,在发现罗比与姐姐之间说不清道不明之后,内心的失落同样驱使她走上了这一不归之路。
罗比只差几步之遥便将收获下一个学位、情投意合的爱情,然而却就此堕入了深渊,被迫在坐牢后从军,在二战中的法国抗击德军。而始终坚信罗比是清白的并因此与家人一刀两断的塞西莉娅,在两人的通信中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消息:布里奥妮放弃了剑桥的入学资格,转而作一名护士,而且想通过法律途径正式修改自己当年的证词,还罗比清白。
作者的笔锋又转向了已长大的布里奥妮,她用单调劳累的医院护理工作,告别少时的富裕生活,告别年少时犯下的过错,想以此认真赎罪。然而,成长中有的错误可以犯,甚至无妨一犯再犯;有的错误却是禁区,无法弥补,无法挽回。当她目睹当年的受害人罗拉与马歇尔的婚礼时,她清楚地意识到,马歇尔才是真正的强暴者,然而两人已结婚,罗拉不可能出面指证如今的丈夫,此事已无法翻盘。
后来罗比与塞西莉娅均先后遭遇不幸,两人未能如愿在一起。老年的布里奥妮已在写作中功成名就,然而由于马歇尔夫妇还在世,且位尊权重,她无法以一部作品将真相昭告天下。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文学层面,她都没有成功赎罪,任这一悔恨倾注一生。
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部远非温情脉脉的作品中寻到当年自己的影子。我们像布里奥妮一样,曾经因偷听到大人的只言片语而惶惑,因无意间看到大人写的几句话而讶异,立刻将其定性为某某类人。年少的我们,看问题都免不了片面而固执,以为自己手握的是全世界,以为自己绝对正确,然而成长必定能够把这些教给我们,多年后回想往事,我们会喃喃自语,“对不起,是我的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