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
在词里,写长调和小令各有不同的要求,各有不同的写法。长调难于小令处,就在于要操纵自如,气脉贯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转。在双叠词中,起、结、过拍都是要注意的,拍都是要注意的,而在长调里这几处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全词的神理、脉络都要通过这几处显示出来。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大词“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晁端礼这首词为沈义父的说法提供了一个范例。
东坡的《水调歌头》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这首词的结句,都是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来。苏词劲健,本词和婉,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然其后亦岂无佳词?如晁次膺(端礼字)《绿头鸭》一词殊清婉,但樽俎间歌喉,以其篇长惮唱,故湮没无闻焉。”
(此文转载,略有删减,原作者:李廷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