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婴幼儿跟年龄大点的孩子一样,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区别在于,婴儿是通过非语言信息来进行沟通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准确解码他们所传达的信息,从而采取相应对策。
比如一个婴儿在凌晨五点三十分开始啼哭。很明显,他遇到了一个问题。但究竟是什么问题,他无法通过他的方式准确传达给他的父母。由于父母也无法使用语言的反馈,来验证自己是否解码成功,所以必须使用非语言的或者行为的反馈方式来加以验证。
这时候,父母可能会给孩子加盖一条毯子,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应该是冷了。但是,孩子继续在哭,于是妈妈便把孩子抱在怀里摇一摇,可孩子依旧号啕大哭。最后,父母便把一瓶牛奶塞进孩子嘴里,孩子吸了几下之后,就不再哭了。
回顾整个过程,尽管父母跟婴儿之间没有任何语言的实质沟通,但父母通过反复验证的积极行为,最终和婴儿达成了有效互动。千万不要因为婴儿暂时不具备语言编码能力,就忽视这个阶段的积极倾听训练,及早开始互动,会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能与协作能力。
在解码非语言信息的基础上,家长们还要学会有限度地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因为婴儿还小,不能像对待青少年那样诱导他们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很多时候家长必须介入到事情之中。只是这个介入一定是有限度的,不能包办婴儿的问题,否则不利于他的成长。
娜塔莎的玩具卡车丢了,她一直找不到,就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妈妈见状,并没有直接把卡车给她,而是跟随她的行动,不断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引。比如“沙发下面没有卡车”,比如“你可以去后院看看”,妈妈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手势,不断修正娜塔莎寻找玩具的方向。到最后,娜塔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玩具卡车。
在这个过程中,这位妈妈全程负责地与娜塔莎一起解决问题,始终在避免直接给她一个结果。这样一来,家长就帮助孩子发展并使用了他自己的资源。很多父母过于急切地想要接手孩子的问题。他们太急于想要帮助孩子,或是对于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感到不舒服,以致他们迫使自己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并给孩子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案。如果父母经常这么做的话,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发展就必然产生阻碍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