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刀锋》里有一个支线小配角,股票经纪人------亨利·马图林。 一个在大崩盘后 成了被声讨投机罪恶的可怜角色。亨利·马图林是芝加哥最富有的人之一。然后毛姆写道,马图林并不赞成投机,虔诚地保护着客户的储蓄。帮助客户投资,把钱投资于更稳妥的证券,使他们的财富几乎翻了一翻,但这仅仅是因为市场普遍上扬。(并非马图林出色的业务能力或者敏锐的商机意识。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无论是更为稳妥的证券或是信托,都可能崩盘倒闭)。
然而,随着市场加速上涨,看到朋友们赚的盆满钵满,马图林感到气氛。马图林一点一点地抛弃了自己的保守做派。自信心爆棚的马图林,股市大跳水让他一败涂地,不久之后,他死于心脏病发作。毛姆不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作家,自然不允许笔下的人物逃脱命运的摆布。但------马图林业并非贪婪的象征,这些据说有真实原型和不可分割的艺术想象的背后,一定没有意识,没有认知到“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而意识活动的选择性,毛姆以写实的手法呈现了牛市引起的心理变化。换成别的作家,亨利·马图林多会被写成为贪婪的投机者。
毛姆本可以带着超然的态度来描写这次大崩盘(因为这是他风格)。《刀锋》中的毛姆试图劝阻拉里放弃其所有的财产,说,亲爱的,银行里的户头都存满的好处在于,现在只要我愿意,我就能够骂任何人滚他妈的蛋,这个真是开心之至,你懂吗?”拉里回答说,亲爱的,即使我的银行户头里没有一分钱,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对那些人说,滚你妈的蛋,你懂吗?
毛姆毫不掩饰自己对资产的重视和财务独立的概念。“金钱,”他写道,“就像第六感,没有它,你就不能充分利用其它五种感知。”但毛姆不是投机客。早在股灾到来之前,他就保守地将自己的剧作版税25000美元投资到债券上,他说自己的投资目标只是摆脱债务,不必为金钱写作。
对于追求财富的读者,我想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展现出来的时代气息,突出主要逻辑和重点事实,“以史为鉴”的感,直抵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