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共体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改变教室空间环境——从面朝黑板、“稻田式”的排排坐布局,转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U”字型布局。
对于这种教室空间的改变,目前许多老师并没有引起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是觉得学生面朝黑板,利于老师讲解示范——学习共同体下的课堂再怎么搞,也不能不让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吧。以前在“高效课堂”模式下,也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围坐一起,组成餐桌式学习小组——很多人觉得这种就座只是一种形式罢了,并没有多少必要性,反而不利于学生正确坐姿,甚至有害于学生健康。被戏称为“围圈圈,发单单”的“搞笑教学”。所以,对学共体课堂的这一要求,许多老师觉得这又是一个形式主义的规定而已。
最近上了几节学共体理念下的研究了,从课堂实际出发,似乎明白这种规定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确实出于课堂实际需要。
学共体课堂要求师生把倾听作为学习的第一要务。倾听不仅仅是听声音,也需要专注地观察发言者,捕捉声音之外的表情神态及肢体语言等传递出的信息,准确理解和领会其传递的思想内容、表达的情感、流露出的情绪等信息。同时学习不能至于倾听,要求学习者在倾听别人发言过程中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对问题的讨论中来。这就需要课堂里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面对发言者,目光聚焦到发言者身上。显然传统的课堂空间环境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从对课堂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观察来看,目前的“稻田式”课桌椅排列形式,学生虽在倾听时眼帘低垂、屏息凝视,努力的“安静的听”,但仍无法全面准确领会发言者传递的信息,无法第一时间参与到对话交流讨论之中。如果不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学生就会从课堂的“看客”逐渐沦为课堂的“听客”,依然游离于学习之外。
我们学校教室小,班额大,课桌都是两人一座。这就需要我们按照四人小组的规定,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室桌椅的布局,让更多的学生随时能看到发言者的脸,随时参与课堂讨论。建议尝试两桌相并,四人面对面南北向就座,桌头与黑板垂直。可以把讲台撤掉,从前门开始按“3—4—4—3”格局错位排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