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和基础。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总是觉得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实我们做家长的,不要要求孩子是完美的。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根本就没有没问题的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误过程中得到成长的。
很多的家庭,爸爸妈妈对教育孩子会有不同的意见,观点会不一致。我们应该明白:
第一、同一个孩子,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会认为是不一样的。
第二、同一个孩子的同一种行为,孩子的爸爸和妈妈的评价标准不同。
第三、允许问题存在,孩子带着问题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我们都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
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
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
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
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
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一头大象,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体验不同,得到的结论就完全不同。
同一个孩子,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
孩子的妈妈看到孩子没有及时回家写作业,马上就冲孩子发脾气:“为什么放学后不第一时间回家写作业?!”
孩子的爸爸却说:“放学后先跟小伙伴一起多玩会儿,要跟同学们自好关系,晚饭后再写作业吧。”
于是乎,孩子的妈妈可能就会说:我的孩子是一个不及时写的作业的家伙;而孩子的爸爸的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人际关系很好。
所以同一个孩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不尽相同。
而且,同一个孩子的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对其评价标准也会不同。比如:
孩子在家里看了1个小时的电视,妈妈可能会说:你怎么能看那么长时间的电视呢!每天最多只能看30分钟的电视;而爸爸可能会说:只要你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爸爸能接受。
所以我们不能说,孩子看1个小时的电视就不对、不好、孩子有问题、孩子是个喜欢看电视的孩子,我们家长不要对孩子贴“标签”。
我们对孩子具体的行为,我们不要去评价好不好、对不对、正确不正确,只能说你能不能接受。
孩子的同一个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你的评价标准也不同。比如:
在家里,孩子看了1小时的电视,你的标准觉得是不可以接受的,你觉得只能看30分钟。但是当节假日的时候,你的标准就可能会觉得是可以接受的。还有当你带孩子到朋友家玩的时候,孩子和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看了1小时的电视,那么你可能也会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孩子有问题是很正常的,就象我们大人一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带着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不一样可以活得很好嘛。
所以我们人生的真相就是:允许问题存在,允许我们有问题,我们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