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在全脑(右脑)开发过程中,很多训练需要蒙眼进行,正如上图所示。在规范的训练场合,常常会采用这种可以覆盖到胸口的长款眼罩,避免孩子偷看的现象发生。
同样有部分培训机构的老师选择短款眼罩,但在授课过程中会在眼罩下方垫上抽纸之类的材料,将眼部与眼罩之间的缝隙填满(尤其是鼻端),用来防止孩子透过眼罩和鼻子之间的缝隙看到训练材料。但下图所示的这种眼罩使用方式是不规范的。
有很多家长曾经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在全脑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蒙眼,蒙眼训练有什么意义?这里,我就举例给大家说明:
美国俄勒冈州有一个病人P.T.之前曾经得过一次卒中(脑中风)病灶部位在左脑,治愈六年之后又发生了一次卒中(脑中风)这次病灶在右半球。再一次被治愈后,P.T.出现了一些综合症状。
他在识别地点和物体方面出现了一些困难。比如在给奶牛挤奶时,他经常会将公牛当做奶牛。更为严重的是,P.T.不再认识周边的人,甚至包括他的妻子。他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她并且毫无差错地描述她的行为,但是仅仅在看着她的时候,却完全不可辨认。这种缺陷,同样也发生在识别其他家庭成员以及他的朋友方面。
P.T.的病情令人惊讶的是他不能够有效识别物体和人的缺陷仅限于视觉通道。有趣的是,当他的妻子讲话时,他可以立刻辨认出她的声音。他声称,当听到妻子的声音时,对她的视觉感知就会变得“鲜活起来”,在他面前的视觉行传过就会立刻化为他的妻子。类似的,他还可以通过触摸、闻气味或者尝味道认出特定的物体。
在此病案中,对于P.T.由于病变导致大脑中视觉信号接收出现了问题,但是他其他方面的感知却得到了相应的加强,并且能够通过这些感知产生的信号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图像。
知觉是人类拥有的意向神奇的能力,通常有五种感觉整合而得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于P.T.他仅仅失去了视知觉中相对较小的一个方面的能力,并且利用其它的感觉来弥补这个缺陷。类似地,在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一个失明的人也可以变得对声音和触摸异常的敏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看不见”的缺陷。
2015年《最强大脑》节目中出现的听风者艾晓娃,就是一个出生在辽宁一个小县城的一个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天生弱视的80后女孩。13岁时,她的世界完全失去了光明。
正如《圣经》中所说的那句话:“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艾晓娃慢慢地发现,自己好像有了“第六感”一样,能预见前面的障碍物从而避开危险,这让她十分惊喜,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一个健全人。而她更是在《最强大脑》节目中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气息辨物”的绝活。
艾晓娃和前文所说的美国俄勒冈州的因脑中风而引起视觉障碍的P.T.一样,当视觉神经出现障碍的时候,大脑会启动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其他方面的感知能力,比如听觉、嗅觉、味觉或是触觉。
在全脑开发训练过程中,我们使用人为手段(眼罩)暂时屏蔽学员的视知觉感知方面的信号,从而使他们能够将自身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感官的感知上,并藉由其他感官反馈回来的信号,在脑部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图像。
学员在刚开始进行蒙眼训练时,图像相对比较模糊不清,回馈速度也慢,但随着训练时间的加长以及训练强度的加大,图像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成像速度也越来越快,并可能形成动态图像,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脑屏成像。
通过训练,学员对外界感知力就会得到充分有效地提升。同时,由于学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求得到快速、清晰、稳定的图像,导致专注力也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蒙眼辨色、蒙眼识字这些现象只是告诉我们:人类大脑具有很多难以想象的潜能。同样,蒙眼辨色、蒙眼识字包括蒙眼骑行之类,并不是我们进行全脑开发训练的目的。
毕竟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蒙眼识字,只是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增强孩子的感知力、专注力、想象力等,从而进行后续的照相记忆或波动速读等训练奠定基础。
全脑开发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人类大脑潜能,充分开启大脑这座宝库。所以接受过全脑开发的孩子有些表现为学习成绩的迅速提高,理解力的提升,有些则表现为音乐,绘画的天赋,有些则明显的提高了情商,改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
社会上总有把蒙眼识字,蒙眼骑行等现象神化,其实从专业角度来看,这只是孩子在接受全脑开发过程中自然呈现的一种表象而已。如果只是宣传这些,那么这个坑可千万不要踩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