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信银行为调取池子信息道歉,这代后浪们早就没有隐私了

中信银行为调取池子信息道歉,这代后浪们早就没有隐私了

作者: 寻空2009 | 来源:发表于2020-05-07 14:58 被阅读0次

5月6日,知名脱口秀演员池子发长文斥笑果文化违约,拖欠报酬,本来是公司和雇员之间的一个纠纷,但其中一个细节引发了巨大关注。

池子称:“在笑果文化寄给我的案件材料里面,我竟然发现了我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是重要的个人隐私,银行不能把个人账户交易明细交给第三方。”

中信银行解释这一行为的原因竟然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这一公然侵犯客户隐私的行为引发大量网友不满,5月7日午夜,中信银行官方发布微博向池子道歉,并对支行行长撤职。

不过网友对中信银行的道歉并不买账,就像有网友说的,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普通用户身上,根本没有机会去主张权利。

如果我们的银行账户,可以被别人随意查看,那还有何隐私安全可言?中信银行“配合大客户要求”泄露客户隐私引发讨伐的背后,是人们对于自身隐私泄露的担忧。这个担忧随着互联网的诞生,愈加严重。

01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上世纪90年代,《纽约客》曾有一句俚语闻名全球: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个时候,互联网刚刚兴起,其虚拟和匿名属性让在互联网上的人可以充分隐藏自己,一个矮子可以在互联网上把自己塑造得高大威猛,一个屌丝也可以把自己塑造成高富帅而不被人知道。

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完全超出了一开始的想象,虽然匿名性可以让一个人深度隐藏,但互联网开放的属性同样也可能让一个人暴露自己。

02  人肉搜索让人藏无所藏

2006年,一位网名“碎玻璃渣子”的网友在网上公布了一段虐猫视频,视频中一位女性将高跟鞋跟踏进了小猫的肚子里,接着狠狠地插进小猫的嘴中和眼睛里……视频公布后,愤怒的网友发起了“人肉搜索”,只用了6天时间,网友便通过搜集的照片、IP和地址信息基本将“虐猫事件”的主角锁定。

人肉搜索能够成功地找到一个匿名的人,除IP地址的贡献外,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搜索引擎的强大,二是大批量用户的参与(即现在说的UGC)。

搜索引擎能够追踪到匿名者在网上公开的蛛丝马迹,从而可以更便捷地通过这些线索一步步推进,大批量用户的参与更是实现了人人贡献线索的可能,从而让匿名者得意暴露。

2012年陈凯歌的电影《搜索》就探讨了这个问题。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在获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后,心灰意冷的她上了一辆公交车,她拒绝给车上的老大爷让座,这一过程被某记者拍下并报道。

很快,报道引发了一场社会大搜索,叶蓝秋上市企业董事长秘书的身份被揭开,对于叶蓝秋的道德沦丧的集体讨伐开始上演。

如果说对于虐猫的人肉搜索还带有正面色彩的话,那么《搜索》这部电影将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带来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网络暴力。

论坛时代是匿名性体现得最充分的时代,而人肉搜索正诞生于这个时代,人肉搜索的本质是搜索+UGC,它可以说是匿名者的克星,搜索和UGC正是由互联网开放的本质决定的,在开放的互联网上,可以说几乎没有人能做到绝对隐匿。

03  实名制社交网络

早年的社交网络大部分是匿名制,而这一习惯随着Facebook的诞生发生逆转。

Facebook从诞生起就不遗余力地推行其用户的实名制,马克扎克伯格在解释原因时说道:“互联网世界中已经存在了太多太多的虚拟社区,在那里网民们可以彻底抛掉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现实生活,投入到虚拟的狂欢中。与此相比,实名制的网站便显得弥足珍贵。”

社交网站的实名制让人“无处可藏”,电影《断线》讲了一个被社交网络影响的故事:一个热爱音乐的孤独少年,被两个熊孩子盯上,后者不费吹灰之力在社交网络上把所有信息找到,并投其所好假意成为其朋友,双方无话不谈后少年的私密照片被恶意传播,而这最终导致了少年的悲剧。

不说电影的导向性,社交网络的发展的确让实名制用户越来越多,Facebook,Linkedin,微博,知乎,现在几乎每一个社交网络都必须有实名的手机号,所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让一个人的信息越来越容易被别人获取。

现在哪一个APP不知道你的电话号码?哪一个APP不会时常给你发促销短信?哪一个APP不会给你打电话推销相关产品?

马克·扎克伯格曾预计到2030年时,Facebook用户总数将达50亿人。试想如果全球70%的人都使用Facebook,并且都是实名制,那地球将成为一个“透明球”。

0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权限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让人无处可藏,更严重的是你很可能24小时都处于被追踪的状态。

如今在中国注册APP,很多时候都需要填写手机号,一旦填写,你的手机号便成了此APP(背后的公司)的数据,接踵而来的很可能是各种促销和广告信息。安装APP时会有各种权限提醒,你同意得越多,隐私也就越少。

你的使用或购买行为也会被记录,比如根据你买猫粮或狗粮的行为,电商网站会判断你家养的是猫还是狗,根据你购买的频率,它会在你刚刚需要购买的时候提醒你。

你的通话信息会被记录,它可以通过判断你经常联系的人推测你的妻子、父母的联系方式,想一想你的支付宝是不是已经开通了“我的家”功能,里面有你所有家庭的支付宝账号?

通过跟踪你的位置信息,它可以轻易地判断你的家和公司分别在哪。想一想,滴滴出行会不会知道你的家和公司在哪?它当然知道了。

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隐私的。

2019年,日本某女团的成员松冈笑南在社交网络上po了两张自己的自拍照片,就是下面这样普通的自拍照片。

没想到,以为狂热粉看到松冈笑南的自拍照后,从她瞳孔中的倒影看到其住所附近的环境,再利用谷歌地图的街景功能,不断搜索和对比后,找到了具体准确地址。

9月1日,当松冈笑南回到东京江户川区的一间公寓中时,突然被这名粉丝用毛巾捂住嘴并拉倒在地,并对她进行了猥亵。

这位松冈笑南的粉丝有强大的技术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平台来说,获取这一切简直轻而易举。

浅黑科技在《妹子们注意了,一张照片可能会暴露了你家住址》中发现,通过获取一张开着GPS的照片,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经纬度,再通过谷歌地球就可以将其精确到一栋楼上。

05  大数据时代让隐私几乎不复存在

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并且越来越多的相关数据会被跟踪和记录,软银孙正义曾说“在2020年的时候,每个人被连接的设备数量会达到一千个。在2040年的时候,这样的现象将会非常普遍,所有的人和物都会通过移动设备联系起来。所有的数据都会在云终端进行储存。”

这意味着这些数据都会被服务商们掌控。

2018年,Facebook爆发隐私门事件,其数千万用户数据被第三方数据公司违规滥用,第三方公司根据这些数据精准推送政治广告,影响美国大选的走向。

其背后的公司剑桥分析也是这么影响英国脱欧进程的。

2018年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针对隐私有过发言,他说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更加开放,或者说没有那么敏感。如果通过交换隐私而获得便捷、效率、安全,在很多情况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

李彦宏的话被解读成“中国人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这引发了大批网友讨伐。

但仔细考虑,李彦宏说的就是事实,现在谁不是面对新闻APP推送的内容看得津津有味?谁不是在电商网站中刷自己可能感兴趣的商品?谁不是为了几个积分,为了砍几块钱就帮平台发展新用户,并将他们的信息泄露了?

“数据收集”,“属性判断”,“精准营销”,“大数据杀熟”,这些词对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下面是KK在《必然》一书中列出的美国对公民进行常规追踪的清单,你感受一下:

拼车软件——优步、Lyft和其他零散的打车软件记录你的旅程。 

手机位置和通话记录——你通话的时间、地点和对象会被储存数月。

智能家居——智能恒温调节器(如Nest)检测你是否在家,同时记录你的行为模式,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智能插座(如Belkin)监控你的用电量和用电时间并把数据分享到云端。 

电子商务——亚马逊之类的零售商不仅追踪你购买的东西,还有你浏览或想买的东西。 

电子钱包和电子银行——诸如Mint一类的信息采集组织追踪你的贷款、房贷以及投资等完整的财务状况。

人脸识别——脸谱网能在他人上传的照片中辨认(标记)你的头像。照片的拍摄地点代表了你过去所处的位置。 

网络活动——网页广告cookie追踪你上网时的举动。上千家顶尖网站中有80%利用网页cookies追踪你在网上的行踪。通过与广告网络的合约,你没有访问过的网站也能得到你的浏览历史。 

社交媒体——它们能辨认你的家庭成员、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还能追踪你以前的老板以及现在同事,也能了解你如何度过闲暇时间。 

搜索——谷歌默认永久记录你查询过的所有问题。 

健康追踪——你进行身体活动的时间、地点通常会被24小时不间断记录,其中还包括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

经济学人曾说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石油,掌握了数据的巨头们,实际上也掌握了你的隐私。

通过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数据,几乎关于你的一切细节都会被了解(如果这些数据的所有者想了解的话),数据的拥有者当然知道你是一条狗,甚至他们知道你有几根毛。

相比池子对于中信银行公然泄露隐私的担心,大平台对于个人隐私偷偷摸摸地利用也许更让人担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信银行为调取池子信息道歉,这代后浪们早就没有隐私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la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