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人,父亲是个大学生,而母亲则只上过小学,知识上的差异,让他们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自我懂事起,父亲和母亲永远都有争执不完的话题。母亲常常为了一件小事而喋喋不休,而父亲总是沉默不语,任你狂风暴雨,雷霆大作,我自坚如磐石,巍然不动。
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仅靠父亲的三十元工资根本无法养活我们一家六口,而且有时还要照顾我奶奶,姑姑和叔叔。母亲生性刚强,从不依靠任何人,因此,母亲不得不像个男人一样出去做工,而父亲要去离家二十里的乡下教书,所以,我从记事起就很少见到父亲和母亲。直至有一天我得了急性脑膜炎,父亲和母亲轮流陪在我身边,直至我康复。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便日日把我带在身边,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吃起了许多孩子梦寐以求的白面馍馍,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每日为我扎起小辫,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父亲的感情超过了母亲。
记得那时候,每到周六,父亲便用自行车载着我从学校回家。而我的小手中紧紧攥着父亲给的一毛钱买来的糖果,等着回家分给妈妈和哥哥。父亲车梁上的布袋里,则装着从食堂里买来的白面馍馍。哥哥们知道我们要回来,便早早地站在村口焦急而兴奋的等待着。待他们看到我们的身影,便欢快地跑来,跟在父亲的车后,一齐跑回家来。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下来,扎好自行车,舍不得喘口气,便从布袋里掏出白面馍馍,坐在灶窝里帮母亲烧锅。我们兄妹四人便一人分得一颗糖果,美滋滋地吃着,我会把剩下的一个糖果递给母亲,而母亲却从不舍得吃,当我把糖果剥好递到她嘴边时,她会张大嘴巴,做出要吃的样子,我虽然有点舍不得,但也努力装出挺孝顺的样子,尽量把糖递到母亲嘴里,母亲总是在糖果快到嘴边时把嘴巴闭上,还故意把嘴吧叽的很响。笑着说:“真甜!”母亲假吃后,我便偎在父亲的身上,把糖又递到父亲嘴边,父亲依母亲的样,咂咂嘴说:“真甜!吃饭了,白面馍馍端上了桌,三个哥哥眼睛盯着馍馍,口水流的好长,但母亲不开腔,谁也不敢动手拿。母亲终于坐下来了,她把馍馍分给我们一人一半,剩下的一个递给父亲,而父亲却拿起杂面馍对母亲说:“你吃吧,我天天吃,想吃点杂面馍。”可母亲不管,仍是把白面馍馍硬塞进父亲手里,父亲也不再多说,便把馍馍掰开了,一半留给自己,一半递给母亲。他们就是这样,彼此想着对方,却从不挂在嘴上。
记得有一天,母亲天不亮就拉着架子车出去,到了下午还没回来,这下可急坏了父亲。他把我们兄妹安排好,就骑着自行车出去了,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父亲才回来。原来,早晨母亲拉车徒步去商丘拉货,父亲是知道的,到了晚上母亲还没回来,他便骑车去商丘接母亲。他帮母亲把车拉到鹿邑,由于心中挂念我们兄妹,母亲便让父亲回来照顾我们,她自己便和同伴们拉着货物送去周口。而这一趟,母亲徒步拉货竟走了足足四百里。这得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呀!母亲还在工地上打过零工,像男人一样和泥,搬砖。而且,如果哪天工地上改善生活,发个白面馒头,她总是舍不得吃,等下工回来分给我们吃。当然,得的最多的还是我。母亲经常早出晚归,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她仿佛是一只陀螺,不停地转呀转,我受苦受难的母亲啊,我们兄妹还有什么理由不孝顺你呢?
日子慢慢好起来,母亲也越来越爱忆苦思甜。没事总爱给我们讲以前的事情。尽管父亲是正牌的大学毕业生,母亲却只有小学毕业,这在当时也算是有学问的人了。因此母亲讲起往事来,也还是很有条理的。刚开始,我们兄妹还是很愿意听的,还会跟着母亲的爱去爱,随着母亲的恨而恨。可时间久了,三个哥哥便不愿意听了,他们找借口溜了,只剩下我,傻乎乎地一直听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慢慢长大。我也渐渐远离了母亲的唠叨,直到今日,年过半百的我,慢慢理解了母亲的唠叨,那是她需要儿女陪伴的必然结果。
母亲在我的眼里,永远是唠叨不停的。相对于母亲而言,父亲则永远是沉默的。就拿父亲抽烟来说,母亲屡屡劝说,父亲依然我行我素。母亲没办法,向我和二哥告状,我和二哥劝母亲:“八十岁的人了,想抽就让他抽一支呗。”这下可惹恼了母亲,声泪俱下,细数父亲的种种坏习惯,坏脾气,又讲她如何如何辛苦把我们养大,父亲的身体又如何如何不好,不让父亲抽烟是为他好等等,等等,弄得我和二哥左右为难。好在父亲体谅我们兄妹的难处,无论心中多生气,多委屈,从不对我们兄妹提起,而烟呢?也藏在母亲看不到的地方偷偷的抽。有时母亲明知道父亲在抽烟,但没抓到事实,也就唠叨几句作罢。 如今,父母亲都已经是八十岁高龄了,他们共同走过六十年,一起经历风雨,一起陪伴我们兄妹的成长。他们彼此争吵,彼此珍惜。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感谢上苍,年过半百的我父母健在,我仍能承欢膝下。我希望母亲的唠叨,父亲的沉默永远伴随着我。
我的父亲母亲作者简介:简红梅,笔名梅子青青。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热爱写作。倾我一生育桃李,洒尽热血终不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