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的定位:仪式感、荣耀。
唢呐的使用场景不是出于人们的喜好、只是仪式所需,自然也就不需要人们理解它。
学习唢呐的人也不是因为喜爱它,只是因为唢呐人受到尊重且能挣钱。学习唢呐是一种荣耀!
我后来想了下,觉得这种文化的没落其实是必然的,跟人崇洋媚外其实没什么关系。虽然唢呐和洋乐队用的场合都一样,但人们完全带着不同的心态面对他们。对唢呐、其实是一种庄重的严肃的仪式感的东西,而洋乐队,其实只是为了热热闹闹,其实更符合普通人的心态。
当你把一个艺术的本身当做了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神物”,能真正理解他的人也不会很多,当有别的可替代的事物出现时,非常容易迅速坍塌。
包括中国任何一项以师徒传承、严格的挑选徒弟的艺术或技艺,都会和唢呐一样,面临没落,因为理解他的人太少了。只有想着传承自己宝贵的尊贵的技艺、高高在上,却忘记培养市场,有再多的伯牙、没有钟子期,又能怎样呢?只有钟子期更多,伯牙的技艺才能真正得到欣赏,才能真正的发扬。所以我是非常赞同柯洁对于围棋的推广的。
真正的问题就是,唢呐并没能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普及力度太低了。
架子端得太高,在《百鸟朝凤》电影中,在唢呐人还是被人推崇的人时,在葬礼上听到唢呐的人又何曾真的懂唢呐啊。
物以稀为贵,在唢呐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你把自己放什么位置都可以,因为这是必需品。可是当竞争对手出现了,这位置就很难坐稳了。
很多人们以为是素质的东西,其实最后的原因都不是。不要再拿素质来捆绑一个人的行为了。真的!
当一个人挣扎在生存边缘时,如何要求他去考虑怎么样最美,会不会影响其他人之类的事情呢?
不太认同焦三爷执着的是艺术的本身,其实是规矩的本身、他无法面对自己许下的承诺、无法面对传承他技艺的师门而已。
游天明呢?也是艺术的本身吗?我觉得束缚他们的根本不是艺术,而是规矩、是承诺。游天鸣何时表现出他对于唢呐艺术的执着和喜爱了吗?初学唢呐、为的是父亲的荣耀;后来的坚持,则更多是师父的托付、肩上的重担,我觉得影片继续走下去,天明会活得很痛苦的。
人总是顺应大脑的指令而非真正理性的,如果一个东西做得总是要让人理性才能去接受,没落也是必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