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首先基于对于题目的理解,我们能感受到无论作为家长或者老师,不要轻易的去评分,如果需要用评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力,那这个评价分一定要有分量。而且所谓的分量是指评分可以激发孩子正向的进步。这是评分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评分不能外在于教育过程。目的旨在在教育过程当中激励孩子学习,评分本来是积极的促进教学的工具,不能让评分对孩子行成伤害。所以,评分的前提必须基于:评分在教育过程中进行,以激励学生为目的。其二,评分必须基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即使评分也只是对于知识的评价,而不是针对“人”的评价,事与人要分开。只有做到这两点,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具体操作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我们给学生的评分包括学生在某一时期内的劳动,而不能凭学生一节课的表现评分。我们需要用一段时间来研究学生的知识,提前告诉学生:“现在我要给你评分了”,让学生心理上有所准备,而且要让评分行成学习闭环中重要的一环,评分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与评分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即使我们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惩罚孩子,也要让孩子心理有所准备,毕竟无论评分还是惩罚,我们的目的旨在让孩子吸取经验,教训,目的不在评分和惩罚本身!所以,评价一般包括诊断性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充分了解。过程性评价,帮孩子纠正错误,多给孩子几次机会。终结性评价,为了找出问题所在,让孩子能继续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和体罚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二,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就不要轻易给孩子打不及格分数,就不要进行评价。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孩子因为生活本身过得不够丰富,成了空心人,他们会主动承认自己不行,而且没有努力方向,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学校生活确实很单调,孩子们每天重复相同的事情已经变得麻木,所以很难调动起积极性。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不足够了解孩子或者不懂孩子成长的规律性,即使关心孩子也没有适当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对于孩子说得最多的总是:快一点,好好学习,再努力一些,端正学习态度……但是当孩子真正遇到问题,家长却熟视无睹,毫不知情,没有解决之法,不能激发其行成孩子的内驱力。其实,任何一个孩子在任何的他感兴趣的领域,都可能找到自己擅长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心理学所讲的二八原则。只有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被激发出动力,孩子才能有自信对其他方面,包括学习有不言放弃的动力。所以,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到微小的进步,逐渐培养起来孩子的成就感特别重要。我们需要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引导孩子,成就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三,如果教师看出,学生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些不明确的地方,那就不要给予任何评分。因为这样的评分没有价值,没有意义。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评分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出丑,不是羞辱孩子。这时候,我们应当首先设法让学生学会知识。只有达到他能力的上限,评价对于孩子来说才是公平的。所以,教育是需要耐心和信心的,是需要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平静心态的。
四,应当避免提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重复教师所讲的东西或者从书本里背诵的东西。教师课堂的提问是一堂课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尽量提发散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提思维训练的问题,课本交集点问题……我们的课堂要试图让学生每一次回头来看已经学过的东西,研究和分析这些事实,现象,规律性的某些新的方面和新的属性及特点。应当把知识的转化作为复习的基础。事实上,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是忘记那些条条框框,内化为理解的知识才是我们真正掌握了的知识。因此,我们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而不是背诵和记忆。
总之,教学当中的评分目的是基于让学生进步,否则我们宁肯不评分或者少评分,毕竟孩子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让我们拼劲全力努力,然后闲看庭前花开,花谢。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短期靠智力,中期靠毅力,长期靠体力,人生充满可能性,只要有可能性的希望,我们只需全力以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