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教育家程颐说过:心有主见,就能不被外物所牵动。
(一)
忙里偷闲,闲来无事我还是喜欢安安静静的阅读一本与我有缘的书本,因为一本书带给我的乐趣和收获远远超越我在简书更文的收获,
如果自己写文的质量还远远达不到被友友们阅读浪费时间的精力和成本,我还是希望我不是那个“偷去时间美好的人”的故意犯错的自己。
我知道只要写出来就会有友友看,友友支持。在自己能力不够的情况下,见利“雨露均沾”去获取所谓的收益最大化对我就是一个笑话。
正如白岩松所言:“中国这么大,找到几个安静的人简直太难了。”
而我也希望能努力去做那个为数不多的“安静的清醒的人”!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我欣赏也正是相互吸引的友友!
如果不是因为我在简书这百来天相遇到我最知心好友的牵挂和督促,我也许不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在这里驻扎这么久,或许就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简书我真正的心动羡慕欣赏的不是谁的文章上榜了,谁的钻贝又持重了,谁谁超重点赞了,谁谁收益又增加了多少,这些似乎和我们每个人有关,可是我的心里并没有那么在意!
而我真正在意的是有几个真心互动的友友们字里行间回复的真情实感,而我也会形成一种习惯,在阅读他们的文章里我更多的是倾注了一份情义,
文字如人而我品读中“冷暖自知”,让我这个简简单单随缘行的自我独行者也发出由衷的感慨忍不住的留言“感慨万千”。
(二)
最近迷上了阅读《论语》,在阅读《论语》原文的过程中,虽然很多句子已经朗朗上口而来,可是对于原文的理解我还是比较倾向听书,
我喜欢几个版本解说穿插的听,比如《华杉讲透论语》《樊登讲论语》都很不错,我听的入迷,喜欢反复的听,有时候入迷就会舍不得离开……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智慧的人说话,尤其是像《论语》这样中华文化源头的关于修心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书籍。
程颐说,读圣人书,要对每一句话,熟读玩味,“将圣人言语切己”,学以润身,放自己身上,切己体察,不可当一句话说。
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在外卖弄才学,那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了,每一句话都要悟透而且切实可行,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比如《华杉说透论语》学而篇就讲的如此透彻,学习有四重境界:
1:学习的起始就是跟从,跟从老师,跟从书本。跟从古人的智慧学习来待人接物来修养自己。
2:学习的第二境界冰山下式的学习,注重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懂得深究懂得学习的精髓,不盲从不跟风不动摇,从事物的发展找到规律。
3:学习的第三境界生活及学习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自己。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古人的智慧就是让我们在书中成长在做事中体悟,懂得明理懂得感恩知足,做个有作为的人,做人第一成事第二!
4: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学而好学乐学,趣味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在有趣的事情上下功夫才会学有所成。
我也喜欢这学习的第四重境界,漫漫人生路淡淡从容行。
也许正如此言:“一个一辈子贪婪追逐欲望的人,和一个悦纳生活并愉快地徜徉其中的人相比,后者才算真正地明白生活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