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难出世更难

作者: 扶民 | 来源:发表于2019-11-15 15:46 被阅读0次

    所有的生命,都是从寂静的深处走来,随着成长,一点点融入多彩的世界。经过年轻气盛的搏击,入世后的磨砺,成功的热闹,欢聚的喧嚣,最终还是要回到安宁的故乡。

    安宁是对灵魂的呵护,在生命的高处。熙攘只是对淡定坚守的一种补偿。生命不能总在热烈中燃烧,寂静时才能看见灵魂。

    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实用品质。教我们如何入世、如何做人、如何成功,把我们塑造成为社会人。克己复礼,遵从俗规,刻意掩饰,磨平棱角,才能随潮涌动。

    维护群体性文化,才可圆通于世。然而,热闹意味着拥挤和踩踏。脱离世故,才能看到精神、自由和上帝。

    教育教我们入世时,好像忘记告述我们了,有入世也应该有出世。如何放空自己、学会与自己沟通、从社会人还原为生命的个体属性,从狭窄的实用目标中移目出来,放眼四方,俯视大观,审视生命,发展特征性潜能,这才是教育应有的职责和品质。

    建立独立的精神世界,不要在茫茫的人海里迷失了自己,疏远了自己,能够消受得起独立自由,这才是生命的自然属性。

    教育的缺失,使我们出世后,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到自己。只有遵重多样性原则,守护自然的灵性,才能更好拥有自由。否则,自由会成为承受不起的重负。

    自由是宝贵的,但也是有代价的,需要能力、思想与精神趣味相匹配。自由在精神和思想的高处。

    惯注于世故的热闹,再回到自由中会惘然无措。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有大量逃避自由的现象。逃避自由,成了许多人的生活形态,用不间断的忙碌和无关紧要的事物,充满时间和空间的空白。

    逃避自由,意味着看不到世俗之外的世界,更不愿意看到自己。世俗与自由仿佛呈二律背反的关系,当从社会化的氛围中突然抽身出来,游离的空白、空寂和无聊,产生一种没有寄托和无所事事的恐惧。

    在当下的社会,克服浮躁,走出喧哗,慎独自守,显得更为重要与可贵。记住回家的路很重要。热烈、搏击、狂欢都是瞬间的事。自然法则中生命都是单独的,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竞争使生命焕发出独特的潜能和魅力。胜利的欢欣和失败的痛苦,赋予生命多重价值和多彩多姿的形态。成功之后的安宁及磨砺之后的静息,才是生命意义的高地。生命旅程中,看护人和陪伴者只有自己。

    充满活力的世界,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天命之后,逐步出世,这是必然的规律。文明的标志,是拥有博大而自由的另一个天地,是历史、文学、艺术、智慧、科学、宗教等形而上的世界,像天空的繁星一样异彩纷呈,光芒四射。这个世界与年龄无关,或者说岁月的沉积与时间的丰硕成为了天然优势。

    殊途同归,这是自然的旨意。天命之后,超然于物质世界的诱惑,从纷绕中脱身,以免被忙碌的潮流卷走,丢失了自己。独坐云端,审视自我;俯察天命,览阅浮沉;忘怀得失,任意遨游。

    遵从自然之意,乐夫天命,在思想自由和精神趣味的高地,从容漫步。用自己的兴致,去从事有意义的事情;用自己的情怀,去热爱自由的生活;用勇敢的精神,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承担起人生艰巨的使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入世难出世更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rs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