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交叉创新思维课程的几点思考
一、看到《交叉思维创新课程》推出后,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没想到和我一样的人竟然那么多,3天时间80位学员招生完毕。这里面有陈老师的个人魅力、有五维社群的布局,更重要的是大家对创新的迫切需求。作为一名拓展团建的创业者深深体会到行业竞争的激烈和无序。面对行业同质化的竞争迫使我们必须要用新的模式和新的产品来赢得市场,创新迫在眉睫。
二、对于中国人创新思维的薄弱是中国体制教育下的产物,今天看到一个小视频很好的解释了这一观点。在历史问题上中国和日本有着各种纠葛,对于中日历史问题日本中学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场“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中日开战,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近因和远因又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会赢在哪里?如果输了又会输在什么地方?其中有个学生是这样分析的,战争有可能会发生在台湾回到中国之后。台湾回到中国之后,中国必定会加强大陆与台湾岛地理上的连接,可能会在基隆与高雄两个城市上进行封锁,台湾海峡就会成为中国的内海。那么来往日本的游轮就只能走台湾岛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中国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石油再想从这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日本出兵,中国也必定会出兵战争开启。按照判断2025年前后这场战争可能会爆发,于是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战争的准备。
翻开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了多少土地?赔偿了多少银两?我们每个学生努力背答案,一天到晚背诵什么时候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等等等等,把一堆枯燥无味的数字背的滚瓜烂熟,意义又在哪里呢。
另一个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历史教育问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的?最远的战争打到哪里?美国世界史上也有一道这段历史的题,他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分析一下?一位学员是这样回答的:如果这位蒙古领导人当初没有死,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神父和修女就不会死,人们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会建立起来等等等等。这种题目的目的是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别人的教育是培养能力,而我们的教育是灌输知识,这才是中国人创新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
三、而教练恰巧是一个能引发思考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五维让我结识了教练技术,现在又让我认识的交叉创新思维,回过头来再看一下陈老师“让人人成为教练”的梦想是多么的伟大。推广教练技术、传播出创新思维,提升中国人的创造能力。我为交叉思维创新课程代言。我来了,客户你在哪里?
简单整理一下课程的内容吧
开篇:创新思维是关于未来的思维方式,而未来的一切都将被重新定义,只有保持对未来的好奇心,才会打开创新思维之门。通过讨论30年后人们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发现我们所有想到的变化都是基于人们现在未满足的需求想到的,而创新不仅要站在思考未来,还要站在未来思考未来。
创新思维的定义: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是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方法的过程。
训练篇:创建思维MILESTONE
一、挑战你的信念
ABC情绪理论,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是受对事物看法(信念)的影响。通过将四大挑战转换成四大机遇的思维转变,强行改变我们的信念系统。
要想改变一个人,先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而思维又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占人思维的百分之三十五,这是人可以觉察到的,是可以控制的。前意识百分之十五,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将部分意识转换成前意识,比如一些生活中的技能,比如骑自行车、走路、咀嚼食物等。潜意识占百分之五十,这是无意识的,比如梦境。佛洛依德解释说大部分梦境的产生都是未满足的需求,这些未满足的需求在潜意识中主导着我们的梦境。潜意识的特点一、全接受的状态,没有拒绝的能力,所以想管理自己的潜意识,就去管理自己身边所接受的一切。保证自己正心、正念、正行,潜意识里自然也是正心正念正行。二、可覆盖的,如果我们已经接受了一些信息,我们可以去接受其他信息,把原来的信息覆盖掉。三、潜意识是不接受“不”的,比如我不想做倒数第一名,他接收到的是倒数第一名而不是不想做倒数第一名。
二、挑战你的壁垒:为创新创造环境
通过对16张卡片正确与否的判断,来突破我们的思维壁垒。而突破思维壁垒的重要方法就是五维里面的松规条日记。
三、突破你的想法:发现交叉点
通过将16张卡片强行关联练习,将两个甚至更多完全不同的行业强行交叉,从而达到交叉点的发现。
实践篇:创建成果MILESTONE
一、创新BUT模型
创新必须基于B商业为中心、U用户为中心、T技术为中心来创新。具备商业和用户的创新主要是市场创新,具备用户和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功能创新,具备商业和技术的创新叫流程创新。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是真正成功的创新。
二、创新领域
三、创新提案
以上是对课程内容简单的整理,太多的内容需要慢慢的消化和深入的探究。而创新同样不是学出来的,而是不断的训练加持续的行动创建出来的。这堂课就像是一盏灯塔一样,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已经走在路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