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朝人为什么喜欢写诗,真相是,他们都想上头条

唐朝人为什么喜欢写诗,真相是,他们都想上头条

作者: 海韵螺音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17:46 被阅读0次

    大唐盛世,文化繁荣,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历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为什么唐朝人这么喜欢写诗,人才辈出,佳作斐然,其实这和当时的科举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诗歌是诗人们走上仕途的敲⻔砖。

    《和唐朝诗人握个手》这本书就是讲述唐朝诗人科举史的。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诗人们拼命写诗,到处奔跑,只为求得一顶官帽光宗耀祖,报效朝廷。


    什么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从考试中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诞生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在宋朝得到完善,鼎盛于明、清,在清朝末年被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它的出现让一批德才兼备的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也让平⺠百姓有了相对公平的仕途竞争之路。

    得意之人与落魄之士

    在唐朝,科举制度还不完善。考官可以在卷子上看到考生的名字,考生也可以通过贵人相助,向主考官推荐自己。为此,诗人们的名气很重要,而且还要到处行卷(把自己的诗歌文章写在纸上卷起来,送给有推荐权的人),求推荐。

    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诗人们翘首以盼。有的人春⻛得意⻢蹄疾,有的人走得跌跌撞撞,还有的人失意落魄。贺知章、李白、陈子昂、韩愈等都是唐朝文学界有名的诗人,但他们的仕途之路大不相同。

    贺知章是历史上首位有史料记载的浙江省状元。他出生在一个普通乡村家庭,但他的家族非常重视教育。

    贺知章少时就是个神童,在通过州县乡试后,拿到了进京的准考证。他通过做京官的姑父、表兄的关系,认识了一些官场朋友,在首次科举考试就名列榜首。

    为官期间,由于性情淡泊,贺知章避开了许多政治斗争,他的仕途相对顺利。在国子监呆了近20 年,掌管过封禅大典的仪式,还是太子的老师。告老返乡时,唐玄宗亲率太子、百官为他送行。

    贺知章是平⺠子弟,科举制度给了他进入另一个阶层的机会。他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走上了千百万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仕途,获得了别人无法企及的殊荣。


    李白名气很大,但因身世及商家子弟的身份,一辈子没参加过朝廷组织的考试,于是走上了另一条求官之路——荐举。

    李白一生大概写过30首干谒诗,但因为太自负,自荐没成功。后来还是在玉真公主引荐下,得到唐玄宗征召进入翰林院。但放荡不羁的李白在朝廷中得罪了很多人,还因永王之乱受牵连。政治失意的李白寄情山水,留下了太多经典诗篇。

    陈子昂是地主家的孩子。落榜后,名不⻅经传的他靠砸琴引起关注,并趁机分发诗词文章,混入京城文人圈,终于在第三次科举考试时成功上岸。

    在官场上,他积极建言献策,但是一直没有人听他的。陈子昂心灰意冷,向皇帝请辞回乡,却因为当地县令的陷害,在狱中悲惨死去。

    韩愈在10年里,8次考试,6次落榜。越挫越勇的性格把他锻炼成了一个斗士。他也因诗词文章在宦海里沉沉浮浮。

    科举制度给了寒⻔出贵子的希望。为了这个目标,唐朝诗人们不但苦练基本功,还走出书房开阔视野,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创作形式和内涵。

    留学生在唐朝

    大唐盛世,万国朝拜。“去唐朝,考进士”是当时东亚国家学子们很向往的一件事。晁衡和崔致远都是唐朝的留学生,一个来自日本,一个来自新罗(今朝鲜半岛)。

    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19岁时随日本遣唐团来到洛阳,进入国子监学习。毕业后参加科举考试,是日本留学生中唯一的进士。后来又通过吏部考试,步入官场。

    54岁时,他也曾想回国,却因为海难死里逃生,至此再也没有离开中国。晁衡在朝廷担任过很多重要职位,也做出很多政绩,73岁在⻓安去世。

    崔致远12岁来到大唐。苦读7年之后考取进士,混了个官职。崔致远不像晁衡官运亨通,28岁时回到故乡。

    荣归故里后,新罗王朝重用了他,但因政治斗争受排挤,退出了政坛。已学得汉文化精髓的他,游山玩水,整理诗歌文集,成为了新罗的文学大家。

    大唐不仅国力强盛,还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兼收并蓄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也成为了世人向往的地方。


    写在最后

    科举制度对大唐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官员选拔世袭制,让有才华的普通人有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也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唐诗因大唐而繁荣,大唐因唐诗而更富盛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朝人为什么喜欢写诗,真相是,他们都想上头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wf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