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2
小针解第三
5/8
*本篇疑为后世医家讲解《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之文,非《灵枢经》原文。其中多处错解(说法本身正确,但不适用于解说《九针十二原第一》之相关文字),下文将一一指出。
原文: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错解15——译者注)。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错解16——译者注)。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错解17——译者注)。
原文译文对照:
~~~~~~~~~~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错解15——译者注)。经文所说的“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意指邪气总是从人体上部侵入体内,因此说“邪气在上”(错解15,正解:若以体表为上、体内为下,来讨论气血在经脉轨道上的运行分布:则来自体外环境中的病邪之气循行上层,即皮肤与经脉之间。——译者注)。
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错解16——译者注)。经文所说的“浊气在中”,指液体和固体食物都被吃进胃腑,食物被消化后所生发的精华——营气,会向上流注到肺脏,而剩下的糟粕残渣,会从胃腑进入肠中。这是在说如果对外界环境的寒暖变化应对不当,或饮食不当,疾病就会在人体中部的肠胃里发生,因此说“浊气在中”(错解16,正解:若以体表为上、体内为下,来讨论气血在经脉轨道上的运行分布,则由脾胃转化食物所产生的慓悍滑利之浊气,也即保卫人体抵御各种外来病邪、清除各种内生病变的勇猛卫气,循行在中层,即脉管肉质之内。——译者注)。
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错解17——译者注)。经文所说的“清气在下”,是说寒冷潮湿的地气侵袭人体,必定从人体下部的双足开始,因此说“清气在下”(错解17,正解:若以体表为上、体内为下,来讨论气血在经脉轨道上的运行分布,则由脾胃转化食物所产生的精微营养之清气,也即给人体各部输送营养物质的营气,运行在下层,即脉管之管腔中,与血同道。——译者注)。
~~~~~~~~~~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1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3
推荐:猴子森林32:公审贪果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