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基础》第101页。
1.调节可以是消极的,即单纯为了减轻痛苦和不快体验。弗洛伊德把心理机制称为防御,他重视的显然是消极的调节。这也难怪,因为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神经症。
感想:我也有疑惑,只有防御机制,那也应该有进攻机制。防御这两个字如果是弗洛伊德的本意,那显然是消极的调节。
2.我(许教授)认为,手段和目的之互相转化的各种不同情况、必要的和必要而充分的条件、转化过程中的诸环节,等等,是一大块有待研究的领域。
3.满足个人主观需要的行为具有自我肯定性,因此,这种行为对体验有调节作用。所满足的需要层次愈高,行为本身的调节作用更大。
感想:此句我的理解是,此处针对与受苦于“应该”的人们。神经症受困于“应该”,找不到自己的生命活力。他们很少直视自己的需要,很少关注自己身体的需要,很少面对内心的需要。不面对,不关注,人的内心就开始枯萎,甚至于就算你问他内心的需要和想法,他们都不知如何回答。日积月累,有些人甚至忘了和无法关注内心。也就更谈不上觉察和修练自己的内心了。
4.心理冲突者由于过分压抑,实际上总倾向于抹杀个人的主观需要,这就免不了有时要爆发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尤其是在家庭成员面前如大发脾气、骂人、摔东西,甚至打人等。
5.调节良好的人保持有活跃的动机,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额,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对挫折有较高的耐受性,乐于投身于建设性活动之中。这就是说,良好的调节对适应起促进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