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的生曰。70年前的今天,在中华大地上所建立的崭新的政权,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新的标杆。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反刍历史,对于当时新政权的建立有以下四点粗浅的认识:
一、新政权的建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改朝换代”,而是一场革命的胜利,是新的政治制度对旧的政治制度的否定,是新的、先进的社会组织形式对旧的、落后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否定;
二、新政权的建立,是整个劳动阶级的解放,而并不是某一群人通过激烈的社会运动淘洗旧的政治牌局,布设新的政治牌局,从而夺得权力、翻身当“主”人。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只有主人而没有“主”人——即在社会分工中单纯地处于支配人民的地位的所谓“人民的主人”——的全新的社会,如果一定要说我们这个社会有“主”人的话,那我们唯一的“主”人就是劳动;
三、新政权的建立,不是以形成新的权贵阶级来取代旧的权贵阶级,不是新、旧权贵们在社会地位上的替换,不是将人类社会当作所谓的“精英”们演绎快意人生的政治舞台,而是对旧的政治制度的彻底否定;
四、新政权的建立,是为人民顺利将旧的政治制度下剥削阶级借以“上位”人民的高台推平提供政治制度上的保证,从而为人类最终进入无阶级社会开辟道路。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有人告诉世人说:“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根本就没有为世人给出答案”。那么,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应当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形态呢?作为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和奠基人,马克思除为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其他各种所谓“主义”之间规画出明晰的分界、标明好科学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预定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之外,还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的批判》中为科学社会主义规画出明确的社会运行形态。
在马克思为科学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其他各种所谓“主义”之间规划出明确的分界、标明好科学社会主义前进方向、预定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的当时,在他的身背后有无数的“主义”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各种形形色色的所谓“社会主义”嘈杂地喧闹着。而他所果敢坚毅地面向的前方,却是焕发着炽烈光辉的太阳。
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只要是朝着马克思所指明的前进的方向前进者,哪怕他前进的路径有可能不是那么直顺、抑或呈现为螺旋状,那他就确定无疑地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一个社会结构体内,只要是将生产资料归于全民所有、全民共同参与社会劳动、社会劳动产品由全民公平共享、社会的公共事务由全体成员共同决策、共同施行,而不是将决策权单纯地交给所谓“专家阶层”行使;只要是全体人民在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的同时也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的社会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