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州寒食贴》赏析

《黄州寒食贴》赏析

作者: 翰墨翘楚 | 来源:发表于2020-05-07 11:11 被阅读0次
原帖

《黄州寒食帖》 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一说存 台湾私人手中。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 黄州团练副使,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点地位,后世书家将《黄州寒食帖》与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法贴赏析

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作者自身修养和情操的真实传递与表达,《黄州寒食帖》这卷杰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诗句的内容和书法的笔意高度地统一了起来。从书写第一首第一字“自”开始,藏锋撇出的第一笔即充满了一种苍凉无奈的意态。诗人即使在如此处境中,仍念念“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真是报国无门,有家难归!开始数行写得还平缓,控制住满腔的激愤,如琴曲般轻轻的散板。渐渐地开始躁动不安,到“萧瑟”、“ 海棠”等字突然“跳进”,用笔方折劲硬而又回锋收敛,到“病起头已白”逐渐减弱,似乎波声远去。第二首“春江”一开始就用强音,接着如涛声,如擂鼓,如闪电雷鸣,节奏忽强忽弱,既突然又自然。到“破灶”、“途穷”等字大大跌宕起伏,此时如乐曲已达高潮,然后突然收笔写“吹不起”做结束,真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种分析看上去似乎是作者精心构思,但苏轼在写的时候毫无这样的意思,他是信手写来,全靠平时文化素养的积累,正如他所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赵军临摹

相关文章

  • 《黄州寒食贴》赏析

    《黄州寒食帖》 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 绝句•又读黄州寒食贴

    君门九重自难进,坟墓万里杂树生。 穷途之哭岂无理?死灰吹尽寒士心! ——云龢

  • 苏轼《黄州寒食帖》临习指要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黄州寒食贴》,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读《黄州寒食帖》(上)

    本来要读王献之的《送梨帖》,应人之邀,提前解读苏轼的《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 临《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

  • 适逢寒食节,手书《寒食帖》

    适逢寒食节,临习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此帖为苏轼行书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

  • 寒食节里的长歌 ——《黄州寒食诗》赏析

    写完关于《祭侄稿》的文字,还觉得不过瘾,似乎辜负了《黄州寒食诗帖》,索性再来聊聊它。 上一篇文章里我说,“天下三大...

  • 2019-06-17

    《黄州记》 萧萧雨下行人匆 习习凉风初夏寒 异乡为客孤酒酌 东坡寒食在黄州

  • 再读黄州寒食帖

    1. 不写不知道 2. 因为写而读,才方知一二…… 3. 天下第三行书,呀!太难写~ 4. ...

  • 黄州寒食诗帖

    名称 寒食帖 作者 苏轼(宋) 原属 原属圆明园收藏 现状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规格 纵:34厘米,横:119....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州寒食贴》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mo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