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的废话
记忆中我是喜欢戴手表的一个人。回头一看发现每一块手表其实是对应着自己的某个阶段。
## 不知名的杂牌军
小时候的记忆一直是家里条件不是很宽裕。自己某一年的生日时候的礼物就是一块手表。记得是自己进城在百货商场里面挑的,当年的卡西欧几百块看起来是多么的遥不可及。于是我很懂事的挑了一个80块钱的杂牌军。不管怎样,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有一块自己的手表是长大的证明。同时手表是我唯一看时间的工具。一定程度也养成了自己的时间观念。对于那块杂牌军手表现在对于它唯一的记忆是表盘可以随着温度变色,但是最后记不清怎么丢掉的这块手表,同时一去不复返的还有自己的童年。
## 终于买了卡西欧
卡西欧是爷爷送给我的,当时是去的是第一百货自己挑选,看着花花绿绿的卡西欧感觉都差不多,也不知道那些贵的好在哪里。于是也是挑了一个中庸的款式,至今记得价格是265块。
学士时代的主题就是考试,这块手表还是很适合考试用的,有液晶显示可以很方便的计时。这块手表陪伴了我整个学生时代大大小小的考试,毕业后老爸又拿起来用了五年,这么算起来已经辛勤工作二十年了。
## 国产机械情怀
用过两个国产的机械表。一块是海鸥的自动表,有点廉价的花哨,过了新鲜劲头就不用了。
另外一个,在安亭工作时候,想着自己在上海,于是买了一块老上海的手表做个纪念,手动上链条相当的不方便。闲置了很久,再次上链居然坏掉了。
于是对国产的机械表就没有情怀了。
## 瑞士机械手表
工作后,感觉自己需要一块更加高级手表,于是被整个舆论所影响,自己买了一块mido,“高级”的瑞士机械表,这块手表确实很好看,然而并不实用,自己不喜欢频繁的调整时间。偶尔不带就需要调整时间,而且过个两三年还需要保养。于是就二手出掉了。
虽然自己是机械出生的,但是对机械手表并不喜欢。论机加工的精度,现在随便一个数控床都可以做到6um,于是瑞士人基本就靠卖情怀,卖故事来卖手表了。
现在对于机械表唯一的好感,就剩下cacaca的走表的声音了,不过比起其他,很难作为主力。
## 老精工
无意中看到 Seiko King Quartz,就是很喜欢。查到是石英風暴時期1977年作品,由Grand Seiko工廠「諏訪精工舍(Suwa)」製造 ,當年市價4.3萬日元,相当于70年代500块RMB,几乎是当年父母一年的工资。简单的表面看着很舒服,4822-8120石英机芯月差+—10s,日常用着很省心,直徑約36mm,小了一点,老表普遍偏小,不够霸气,好处是日常戴着没有负担。
现在的自己更加清楚自己需要了什么样的手表了,自己只是需要一块可靠的工具表,外观简洁,质量还不错的手表。
也许这块手表就是自己现在状态的呈现,有些拮据,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东西。
## 大精工
最后对于Grand Seiko还是有残念的,代表了石英手表的最高水准,东方美学的呈现,低调,好看,可靠,准确,精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