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
《生生死死》: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

《生生死死》: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

作者: 慕灵珊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15:26 被阅读84次
    《生生死死》

    01

    人们来世间的途径千篇一律,然而离开世间的方式却千差万别。

    周作人把世间的死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寿终正寝”,另一类是“死于非命”。

    前者又可细分为三类,一是老熟,即灯尽油干,多发生在八九十岁的老太爷老奶奶身上;二是猝毙,之于钟表断了发条,我们人身上的某一“部件”突然出了故障,停止运转,这猝不及防的意外发生在人体内部,故而也列入“正寝”之列;三是病故,有人长期受疾病折磨,有人因疾病凶险三两天就断了性命,最是无可奈何。

    “死于非命”可一点不比“寿终正寝”好过,这种死法应再分出自杀与他杀两类。自杀之人含着冤屈,怀着愤怒,憋着满腔的疑惑与哀怨,死神并没有点他们的名,他们却坚定顽强地攀上了死神的囚车。“他杀”对于想拼命活着的人来说,简直是场飞来横祸,因为你不会预料到死亡之神会在什么时间、何种方式找上还深深眷恋这世间的你。

    02

    如果生是偶然,那死则是必然,正如董卿在《朗读者》里所言:“人这一辈子,人生唯一知道,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就是死亡。”

    哲学上讲,无生即无死,无死即无生,生与死不是对立面,它们作为命运共同体存在在同一个个体身上,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很多人害怕死亡,其实不是害怕死亡本身,而是对“未知”怀有天生的恐惧。

    想知道中国近现代文学名家是如何看待生与死的吗?“漫说文化”出品的系列丛书之《生生死死》会告诉你答案。

    《生生死死》收录了中国近现代42位文学家谈论生死的散文,60篇文章按主旨可提炼出四个关键词:“生死”、“丧祭”、“自杀”、“中年”。

    文人多感伤,在“生死”这个宏大精深的话题上,他们更偏爱谈论“死亡”,不是以伤春悲秋的口吻,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生死观,告诉我们该如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03

    萧乾:我掌握不了自己如何死,但我能掌握自己如何活

    作家萧乾人到晚年患上肾结石,三年间动了两次大手术、三次小手术,治病医病的日子,萧乾想通了很多,如果有人问,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说出四个字:事在人为。

    住院后,萧乾坚持每天早晨散步一小时,他的行走路线很有趣——沿病房出发,一直走到医院太平间,然后再折回来,如此循环往复。一趟趟来回走动下来,“鬼门关”对萧乾不再是一种可怕的存在,最重要的是,他不会再把关注点放在自己随时随地可能被死神叫走身上,转而把精力放在“如何利用被抬进去之前这段日子”上。

    我喜欢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他教会每个面临疾病困扰的人,该以何种面貌从容面对生死——

    一面准备死亡随时来临,一面自己加强锻炼;有病及早治,尽量推迟它的到来。

    04

    秦牧:本着理性、科学、革命的眼光看待生死

    秦牧老先生的抽屉里保存着一份精美的讣告,讣告的主人是人民艺术家赵丹。

    秦牧和赵丹并非挚友,二人只是“一般认识”的关系,然而秦牧是极欣赏和尊重赵丹对待生死的观念的。

    赵丹临终前,病房里播放着旋律优美的音乐,他含笑接待每一个来看望他的人,并立下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

    一个人对待死亡、对待丧葬的态度,体现了人生观的根本之处,赵丹的人生观,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值得我们学习——

    活着的时候,努力学习,尽量工作,在面对自然规律,面对自己衰老和死亡的时候,豁达安详,泰然自若。

    05

    周作人在《唁辞》一文中写到:死是还了自然的债,与生产同样地严肃而平凡。

    你我生而平凡,没有神的庇护,按自然规律能走一步是一步。

    何必为部分人生而哭泣,君不见全部的人生都令人潸然泪下,既然我们都知道最终的宿命,那该以何种面貌来度过余生,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话题。

    愿《生生死死》给你答案,愿每个人都能“好好的活”、“好好的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生死死》: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oy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