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日谈较之乔万尼.薄伽丘的十日谈不知浅薄多少层次,只是好在真实,好在没有鹦鹉学舌,好在这样规避了儿子最厌烦的说教。
聊天1—9中,我的每一句话里,都有意无意暗藏了儿子称之为绑架的世俗观念,或对或错或多余。儿子的反驳是出于本我认识和需求的直接反应,与之并无半毛钱关系。成年人才会在一件事情上附加许多去考虑,甘愿被束缚。细想,自我需求才是本质,能从本质出发是一种简化问题的好思维好方法,真正的换位思考足以抑制过度自我,不损伤他人自我的自我都无可厚非。
至此告一段落,是因为谈之对象——儿子,即将开跋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第一步。缘于我的弟弟他的舅舅,儿子获得了一个本不会在这个阶段能有的机会,去到安永公司参与一个项目的实习。临行前的昨晚,我们有个十日之终结谈,儿子明白,四大公司即使是金融专业毕业生,即使仅仅是这样的实习机会也是难以一求的,好风凭借力,不去钻营但当珍惜。儿子说,因为舅舅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但能不能留下全看自己。我要他心态放平,不奢望留下至少此行要找到留不下的差距,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能否留下不急于此刻,因为差距在现阶段是显而易见的。入四大可以是个方向,我也不想说它就是目标来局限你。
之前的聊天十日谈短小,记录下儿子真正踏入社会前陪伴我这短短十天中的柴米油盐。逆反的儿子更年期的妈,经年的针锋相对成长彼此也融洽彼此,当我对他的照看不仅限于衣食住行的时候,我也成长了,真正勇敢了。我挺想留着这个1米8的傻小子放嗲和讨厌的每个瞬间,特别是在他渐行渐远的此刻。血缘纽结住的爱产生的包容才可以像爱琴海水般宽广而不掺杂,我说永远会给儿子过“六一”,只要有我在!十日岂能囊括我们,但这些点滴有我们相处的一贯,存在于每天那句“吃饭!吃饭!”。这样的东西能留给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我认为挺有意义。在儿子见识过灰暗并有兴趣翻看这些的真正成年,他会找到我和他的轨迹,找到能看到光亮的某一角度,我坚信有那么一天。
人都有遗忘的惯性,记忆如同鱼一般短暂。我也是儿子一般走过童年少年青年,也在那些年龄阶段与十日谈中的他无二般,可我还是己所不欲而施于他。在他不欲承受而反抗的时候,我常挂在嘴边“等你当了父亲,你就会明白了”,儿子们却也总说“我不会这样对我儿子的”,而我笃定他会的。奇怪的轮回不过是背后简单的逻辑:角色变了。这样记录下来,至少我是天真地认为,儿子可以少绕许多路去找到他和他儿子之间的舒适。经历过儿子强烈、漫长的逆反期才真正理解薄伽丘那句话“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
带着儿子去买工作装束,五味纷呈。拍下他帅帅的小样儿,发了个朋友圈,“我还是好想带你买童装的,再也没有机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