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4颗星
本书的副标题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升腾与陨落。讲的是一个量化基金折戟沉沙的故事。作者罗杰·洛温斯坦,曾是《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财经记者,他还写过另一本畅销书《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一、其兴也勃焉
1994年华尔街一家名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对冲基金成立了。这家基金是天才的“梦之队”:掌门人是被誉为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约翰·梅里韦瑟;合伙人包括以期权定价模型而荣膺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默顿和迈伦·斯科尔斯以及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兼美联储副主席戴维·马林斯等。
这样一支号称“每平方英寸智商密度高于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梦之队,在成立之初就轻松说服80名投资者每人至少拿出1000万美元。在50个月之内,该基金的资本由最初的12.5亿美元上升到48亿美元,实现了约40%的年均回报率和185%的总资产收益率。然而在随后的短短6个月内,该基金却整整亏掉了50亿美元,甚至在某一天就亏掉了5亿多美元。最后濒临破产,美联储不得不出面召集由14家大银行组成的银行团对其进行救援。
这起事件的源头似乎微不足道,根本无法让人联想到会惊动整个华尔街。不过世间的重大纷争不都是这样开始的吗?“波士顿倾茶事件”引发美国独立战争,斐迪南大公遇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火药桶一旦点燃,危机便一触即发,导致整个世界都变了模样。
二、人性的因素
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坚信多样化投资可以规避市场风险,殊不知这一投资行业的金科玉律实际上言过其实。一次深思熟虑的投资胜过一堆分析不周的交易,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惨败证明,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也会同时打碎。此外这只基金还自欺欺人地认为其多样化投资做到了实至名归,但实际上不过是流于形式而已。随着市场周期的变化和信贷的收紧,基金的各种交易会同步暴跌其实并不令人吃惊。
深受默顿和斯科尔斯有效市场理论的熏陶,这些教授级交易员们确信市场价格会按照模型预测的方向运动,而且是直线运动。他们自信地认为能够根据历史数据说明哪些行为合理,哪些行为可以预测。但是他们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包括交易员在内的投资者并非永远理智。无论市场模型怎样预测,交易员们都不是受芯片指挥的机器,他们易受影响,具有羊群效应,面对利益一哄而上,出现风险则作鸟兽散。
“这些模型会用看似安全的数字掩盖市场实际风险,因此其使用必须受到限制。”如果说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惨败对华尔街有何启示,这句话无疑是最好的回答。若下次再有默顿这样的人物推销管理风险和预测概率的高级模型,或者哪个计算机系统号称拥有全部历史数据,可全面量化未来的市场风险,作为投资者的你必须转身就跑,而且越快越好。
三、历史周期律
长期资本管理基金45亿美元股本被迅速亏空,导致华尔街和个人职业生涯几乎被葬送的15个月后,梅里韦瑟又募集到了2.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命运多舛的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前投资者,他们已经准备好重新出发了。不幸的是2009年梅里韦瑟再次遭遇滑铁卢,他的JWM合伙公司成立十年之后出现严重亏损,导致基金被迫停止经营。
不止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没有吸取教训,华尔街各大投行一样如此。2008年濒临破产的贝尔斯登银行在美联储的要求下被摩根大通全面收购。从整个华尔街到其监管机构,哪一个不是在重复昔日的蠢行,而且越来越变本加厉?这一惨痛经历再次让我们意识到,投资杠杆率过高的巨大危机,以及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风险管理的不可靠性。
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它由无数的投资者组合而成,其中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通常是理性的,但通常不等于永远。当市场中到处都是过度杠杆的交易者,当人人都用高深莫测的金融工具进行豪赌时,由此带来的可预见的风险,远远比一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巨大。实际上,只要我们的金融系统依然以这种方式运行,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案例就不会退出时代和历史的舞台。
四、智者巴菲特
如果将这本书拍成一部电影,那么毫无疑问巴菲特会是最抢镜的配角,没有之一。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筹划起步的时候,致力于提升基金形象的梅里韦瑟曾来到奥马哈和巴菲特共进晚餐。梅里韦瑟很清楚,只要巴菲特愿意投资,其他人马上就会跟进。这位谈笑风生的亿万富翁一如既往,话语友善且充满鼓励,可就是不愿掏钱投资。
后来基金出现了亏损,合伙人们觉得把基金的兼并套利业务卖给巴菲特是最好不过的选择,这位亿万富豪不但拥有同等规模的投资,而且以前从事过风险套利交易。再加上当前市场价差的放大,这些交易的收购价格将非常诱人。巴菲特听得十分专注,但是他很快表示已经很久没从事过兼并套利交易了,而且不打算继续这项业务。
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不少合伙人对巴菲特都耿耿于怀,他们讨厌这个亿万富豪的长篇说教,特别是他对学术模型的不屑一顾。在巴菲特看来,这些投资手段远不如买入和持有优质普通股来得可靠。这帮合伙人甚至卖空了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笔套利交易让他们损失了1.5亿美元。
当基金濒临破产的时候,合伙人再次找到了巴菲特。他们表示现在基金急需筹钱,因此可以把投资管理费降低到原来一半的水平。对于巴菲特来说,这个条件还不够诱人。在他看来,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管理费实在是高得离谱。不管怎么说,至少他现在没有兴趣投资这只基金,于是巴菲特客气地表示了拒绝。
最后巴菲特终于考虑以2.5亿美元收购一只年初股本曾高达47亿美元的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现在的股本只剩下5.55亿美元了,然而即便和缩水这么严重的股本相比,巴菲特的报价也少得可怜。如果接受的话,几个星期前还个个富可敌国的合伙人马上就会变得身无分文,而且会被新东家扫地出门。虽然交易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达成,但巴菲特的精明之处跃然纸上。
一句话读后感:并不是只有愚蠢的人才会犯下错误,这本书告诉我们聪明的人有时犯下的错误可能更为致命,甚至把所有人都拖下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及推荐,务请读者基于个人独立思考,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有损失,概不负责。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