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下了雪,今天就放晴了。疫情有了逐步转好的趋势。
因为一些原因,读了一本关于冷读术的书,结合曾经乐此不疲地在腾讯新闻下回复评论的经历,对此有了一点点心得。
《冷读术》(这里是代指,为了避免被误会为软文,这不是这本书准确的名称)这本书中有一个案例,是作者一位读者的经历,这位读者是一位针灸师,他有一个客户正在做复健,面对别人的劝说和鼓励,她常说:“你们总是说‘做得到,做得到’,说得倒轻松,哪里知道我使尽吃奶的劲,也只能走几步而已”。
她也因此得到了工作人员“不好相处,过度谨慎小心,神经质”的评价。
以我微薄的阅历来看,复健应该的确是一个辛苦的过程,而且必须得自己完成,别人是无法替代的。但只要尽力去,应该多少都会有效果的,所以工作人员一直在尽量鼓励。不过“鼓励”这种事只是催化剂,对于当事人而言到底效果几何,是个未知数。所以在这二者的立场上来,在“道理”上,似乎都没什么问题。
随后,这位《冷读术》读者,对这位客户说了类似这么几句话:
“你很能掌握自己,对于无法理解的事无论如何也不愿去做,一旦理解了,就会很有耐心完成。”
“你能洞察对方的念头,也因此很难与人相处。”
还有一些类似的其他的话,由此发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另外书中还有一句话(不是同一章的内容):“即使语义听上去有些勉强也没关系,因为生活中的谈话,本来印象就比文法的正确性重要。”
这几个内容结合到一起,顿时就让我明白为什么自己无法用“道理”说服意见不同人(反过来别人无法说服我的原因可能也一样)。同样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和孩子、丈夫和妻子之间的争吵,那么多无法相互理解的情形,为什么总有一方是不按“道理”来的。
《冷读术》这本书中有很多非常具体的细节,就是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不过真到用的时候,就能发现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运用熟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