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完成了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但是很多其企业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使得设备维护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设备管理中的隐患,以及怎样合理的进行设备运维。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企业设备管理的六大指标。
一、设备的完好率
在这些指标里用得最多,但其对管理的促进作用有限。所谓的完好率,是在检查期间,完好设备与设备总台数的比例(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很多工厂的指标可以达到95%以上。理由很简单,在检查的那一刻,如果设备是运转的,没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这个指标就很好看。很好看就意味着没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间了,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步了。为此,不少企业提出对此指标的定义进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检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完好率。这当然比检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点状反映出的完好率。后来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时数比上日历工作台时数,完好台时数等于日历工作台时减去故障及其修理的总台时数。这个指标要真实多。当然又遇到统计的工作量增加和统计的真实性,遇到预防性维修台时是否扣除的争论。完好率这一指标是否有效反映设备管理状况,这要看如何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设备的故障率
这个指标容易混淆,存在两种定义:1.如果是故障频率则是故障次数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的比值(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次数/设备实际开动台数); 2.如果是故障停机率,则是故障停机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加上故障停机台时的比值(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台时/(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故障停机台时)) 显然,故障停机率比较能够真实的反映设备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1087/1befa0e47d8ad6b6.jpg)
三、设备的可用率
在西方国家采用较多,而在我国有计划时间利用率(计划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和日历时间利用率(日历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两个不同提法。按照定义,西方定义的可用率实际上是日历时间利用率。日历时间利用率反映了设备的完全利用状况,也就是说即使是单班运行的设备,我们也按照24小时计算日历时间。因为无论工厂是否使用这台设备,都以折旧形式消耗着企业的资产。计划时间利用率反映了设备的计划利用状况,如果是单班运行,其计划时间就是8小时。
四、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期
MTBF的另外一个提法叫做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期=统计基期无故障运行总时间/故障次数)。它与故障停机率互补的反映了故障频次,也就是设备的健康状况。两个指标取一个就可以了,不必利用相关指标度量一个内容。 另外一个反映维修效率的指标是平均修理时间MTTR(平均修理时间=统计基期维修消耗的总时间/维修次数),它度量的是维修工作效率的改善状况。
随着设备技术进步,其复杂程度、维修难度、故障部位、维修技师的平均技术素质以及设备役龄的不同,维修时间很难有确定的数值,但我们可以据此度量其平均状况和进步状况。
五、设备综合效率
OEE是比较全面反映设备效率的一个指标,OEE是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与合格品率的乘积。就像一个人,时间开动率代表出勤率,性能开动率代表上班后是否努力工作,发挥出应有的效率,合格品率代表工作的有效性,是否经常出差错,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简单的OEE公式就是:设备综合效率OEE=合格品产量/计划工作时间的理论产量(详细的说明见上文)
六、完全有效生产率
TEEP是最能够彻底反映设备效率的公式而不是OEE。完全有效生产率TEEP=合格品产量/日历时间的理论产量,这一指标将设备的系统管理缺陷,包括上下游影响、市场和订单影响、设备产能不平衡、计划安排调度的不合理等不足都反映出来。这个指标一般都很低,不好看,但十分真实。
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应及时对设备故障进行报修,维修人员快速响应进行相应设备的维修;始终坚持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避免应设备出现故障时运行造成人员受伤的情况;在设备报修方面传统的报修方式时效性差,效应速度慢,维修记录难统计,这里我推荐使用微易修微信报修系统,该系统使用微信进行报修,报修单直接推送到维修工微信上,还可在微信实时查看维修情况,同时维修数据永久保存于系统数据库,方便管理员查看和制定相应设备日常维护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