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掌握诗中“春”“月”“落花”“江水”等常见意象。
3.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中诗情、画意和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以《春江花月夜》乐曲导入)
二、解读诗题及作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该诗被前人称之为“孤篇盖全唐”;近代诗人闻一多先生称之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今人不仅将此诗诵之于口,记之于心,而且还将其诗情画意披之于管弦、形之于歌舞和付诸于画笔。足见这首诗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倾倒无数不同时代的读者。
张若虚,江苏扬州(今属江苏)人。其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但从其诗风推测,他生活于初、盛唐时期。张若虚还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根据张若虚的作品推测,他长于闺情及山水风景诗的描写。”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读、跟读,读准字音、节奏(配乐朗读)
2.自由诵读,理清诗路,体悟情感
3.整体感知:全诗以月的升起、高照、西斜、沉落过程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夜、月与花、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读后让人心旷神怡,并进而去探寻更深更美的人生真谛。
四、内容赏析(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感受诗歌的美)
《春江花月夜》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一高悬一西斜一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五、总结归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