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词2

作者: 洛城笛声 | 来源:发表于2019-07-27 13:42 被阅读0次

望江南 超然台上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义于《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台远眺,烟雨迷蒙,触动乡思,即作此词。

春虽暮,却未老。微风细细,轻抚柳丝,不远处的护城河水波荡漾,城内万紫千红,群芳正艳。放眼远望,万户千家静默在这烟雨迷蒙之中。

又一次酒酣,在寒食节后。醉意渐消,想到又是一年清明时,家家扫墓祭祖,而我却远离故土。乡思遂至,不觉感慨。哈哈,老友对案,何必作故国之思!不若燃新火煮新水烹新茶,且将思念与彷徨放下,吟诗作赋,尽情享受当下大好青春年华!

二十一岁高中进士、年少成名、意气风发的苏轼原本在京城做官,当时朝廷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敏锐地发现新法的部分内容对老百姓过于苛刻,耿直的他上书皇帝提出异议,受到排挤,无奈之中自请外放。外放的第一站是山明水秀的杭州,任通判。远离斗争,寄情山水,生活惬意。四年后一道圣旨将他调往山东密州(即今诸城)任知州。与人间天堂的杭州相比这里便是穷乡僻壤,连年灾荒,盗贼横行,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急转直下。苏轼自己说“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超然台记》)。但一向淡然豁达的苏轼并没有就此沉沦,他和当地人民一起,灭蝗灾,缉拿盗贼,鼓励收养弃婴,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苏轼告诉我们,摆脱苦闷的方法就是放下个人的小伤小痛,走进民众之中,踏踏实实做事。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相关文章

  • 读苏词2

    望江南 超然台上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 读苏词

    叶嘉莹先生的古诗词课这段时间一直没碰,今天重新拿起这本书,抹去封面的灰尘,心中惭愧不已。 今天读谁呢?浏览目录,一...

  • 读苏词

    这么多年过去,还是爱读苏轼词。不同年龄读有不同年龄的领悟。就比如昨晚读到,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神...

  • 读苏词1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

  • 读苏词4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已是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

  • 读苏词3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 读苏词小札

    近日于学府书城购得《傅注坡词》,定价38元,书城八折销售,实花30.4元 余一向不喜苏词,非是余头脑僵化,固守“词...

  • 潇潇夜雨读苏词

    又是夜雨敲窗,我却捧着新到的苏轼文集不舍得睡觉。 不知从何时起,竟渐渐大爱起苏词来!(以前可是最爱的可是纳兰词、李...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少时读苏词,只知苏词既有豪放慷慨也有惜时伤逝,却未能得窥词人心境,只得皮毛。所幸有林语堂先生,倾注心血、...

  • 帆影读词(2)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金朝: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苏词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xe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