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
读李开复、王咏刚的新书《人工智能》,只感觉走入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说它熟悉,是因为书中所提及的好多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微信支付、共享单车、无人超市……人工智能似乎无处不在,充满在我们的生活中、闲谈中。
但同时这一切又都是那么陌生,无人驾驶、机器人等还在电视和新闻中,在离我们比较遥远的地方,尚未在我们的生活中变成真实可触。
可是读了《人工智能》一书,却明确地认识到了一个现实:人工智能来了,人工智能真的来了!
人工智能来了,它是那么迅捷、那么有力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微信、淘宝、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人机大战,机器人撰稿、智能谱曲……似乎是一眨眼间,我们就被人工智能的潮水淹没了,当我们重新睁开眼睛时,我们面对的竟是一个我们不认识了的世界。
对此,许多有识之士对人类的未来抱悲观态度。霍金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他生前就通过媒体告诉大家:“完全人工智能的研发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同时他又主张采取积极行动,尽可能将人工智能置于安全、友好的界限内。
而李开复在大量理论和实践分析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提出人类应该就人工智能还不能做的跨领域推理、抽象能力、常识、自我意识、审美、情感等方面进行人类可进行的变革。在学习方面,人类应该学习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想、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自身的情感(爱恨热情冷漠等)与他们互动的能力等。
这些观点让我豁然开朗,面对即将到来的AI时代竟然少了一些担忧,有了一些向往。而十分明白的是:
如果不想在AI时代失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不想成为无用的人,唯有从现在开始,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拥抱人类的独特价值,成为在情感、性格、素养上都更加全面的人。
人是一根苇草,但人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未来的世界中,这根会思想的苇草只有这样与AI合作,才能拥有高贵而强壮的存在。
从现在开始,坚持学习与思考,做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