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流感,躺在床上的一周,作者仍在思考音乐的意义,回想弹奏《浪漫曲》时的感受。读到这里时,我的头脑中不断涌动着“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格伦的努力求索、不断追思和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这种从痛苦出发,求索音乐的意义,与佛祖看到世间的生、老、病、死,开始问道悟道的过程何其想象?没有痛苦的体验,没有磨砺的过程,没有与名家偶像的对比,哪来的什么成功?哪来的什么幸福美满?
因此,即使没有结果,探索意义的过程就很有意义。
练琴伴随的痛苦,与生命的历程是那么地相似。生命的张力所体现的,不就在每一个类似的痛苦时刻吗?而练琴,就是在不断地磨砺自己,无论这个人是如何的年少轻狂意气风发。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终将呈现真实而完整的自己——除了自我想要呈现于外的光亮一面,我们终将剥除自己的一层层外衣,与羞于见人的阴影部分相遇。也正因如此,学习技艺的过程也是整合自我的过程,除了坚持与执着,我们接纳自己的不足,我们与自己和解,我们软化对这个尘世的心胸。
后来读到他得到导师的指引,“这次演奏的音乐比我之前任想象的任何一次都要棒。在这之前,我一直拥有他,但是不知道怎么让它出来。”
我认为,这种突破,除了有赖于导师对他感受力的指引,也有他从求索与思考中得来的结果。“无论你认为演奏的过程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抑或是介乎两者之间的某种东西,他带给我们的冲击都是一样的,跨越时间而不变。”“音乐,就像借助魔法一样,为我们证明了两件事物,无论是琴弦之间还是心灵之间是可以一起震动的。”这多么像《写出我心》里写到的,“你写出的文字(弹奏的曲子)终于跟你内心所感连接在一起,就在那一刻你获得解放,因为你已经不再与你的内心斗争”。
此刻,他终于与琴弦合一,他跟导师、音乐同频共振了!读到这里,我心安然,顿生喜悦。
也由此,我感受到,所谓好的作品就在于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共鸣。作者的感受力太丰富太细腻,以至于不少读者都能从中读到自己的某段相似心路历程。
昨天的书评中,我详细地再现了他练琴过程中各种意念的不断拉扯撕裂、痛苦与挣扎,我说他练琴如同炼狱。透过他的文字,我会紧张与焦虑,隐隐地担忧这位少年天才。我在想面对这么大的压力,他到底是启动战斗模式还是逃避模式呢?
这段过程,多像我们的人生,只有扛过去之后,才会特别的怀念当初让你痛苦不堪的那段经历,就像所有人都在情感上怀念擦肩而过的初恋,在事业有成之后怀念创业的热忱,奋斗的艰辛。
在本章的最后,他参加了一次比赛,文中对于他的紧张足足用了3页纸来描述,比赛时他忠实地还原了他所听到的音乐,通过自己的双手使音乐变得神奇,并把它投射进人们的心里,自己的心里。“音乐好像变成了一根震动的弦儿,我就站在这个圆的中心也就是振动最剧烈的地方”是的,他再次达到了最好的共鸣效应!
他说“好像我是用身体的变化来演奏这首作品”,再次想到了《写出我心》,“那些文字不是你,而是贯穿你全身的某个伟大时刻。”恭喜进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