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有运动会,上午课照常。我是第一节和第二节。今天是习题课。但是有几个同学不听课,一个孩子和同桌说个不停。两个男孩子趁机下五子棋,还有个在写名单。我很生气,连作业也没留就离开了教室。虽然离开教室,但是气还没消。
下午和医生约好,打针和买药花了两千多。为了宝宝和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花钱就花钱吧。联系上午生气的事件,我在想为什么要生气啊?自己生病多半与自己生气有关,看看手中的药,顿时想通了。学生心里想运动会,是很正常的。换做我,我肯定也是心不在焉,何必责怪学生呢?自己生气是担心学生学不会,他们自己不着急,我一个人生气上火何必呢?遇到问题想办法就是了。
如果一个人生气了,想让他消气,就来医院看看,什么气都没了。因为实在生不起气,付出的代价太高。高额的医疗费用,疼痛的身体,受伤的心灵都是为生气付的款。
我是老师,是大人,学生是小孩。我比他们的认知更加成熟,生气是把自己的认知降到了和学生一个纬度和层次上了。而且我要学会控制情绪,学生会以我为榜样。遇到一点儿小事就生气,气量也不够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习得这些坏习惯。
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学生怎么样,是听话?是服从?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不遵守孩子的背后都有个深层的理由。把这些作为案例去研究,岂不是更有价值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