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洞见》--赵昂
平衡是一种诉求,在面临多任务的时候,时间不够用,精力不够用,金钱不够用,资源不够用。这时候,我们往往会说,“需要平衡一下了。”这种诉求中,往往透着一种无奈,仿佛要做的“平衡”只是一种取舍,只是一种放弃。于是,到了最后,平衡就变成了放下一些,拿到一些,继续前行。
这是现实对人内心贪念的一种客观制约,但并不是平衡的全部意义。平衡是一种智慧,不仅关乎取舍,还有在限制之下的自我实现。那些让我们感觉捉襟见肘、十分局促的场景,只是过来提醒我们需要考虑平衡的时机罢了。
做好平衡,要懂得平衡之术。可以通过以下四步走出平衡的智慧:
平衡第一步:看到一个更大的格局。
或许不存在最大的格局,如果一个人总在成长的话,他的格局也就总在扩大。我们被资源掣肘,主要原因就在于格局太小,只看到眼前利益。很多问题,在一个小视野中是无解的,然而一旦放大,看到了多个维度,自然就能融会贯通。
遇到现实平衡问题困扰的时候,我们不妨考虑这么几个维度。
1.时间维度。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是:让未来的焦虑困扰现在;让过去的经历羁绊当下;忽略了现在的阶段性任务。比如,有人一想到买房买车、养家糊口,就感觉压力巨大,整天忙忙碌碌,像是驴子拉磨,总也看不到尽头,出现的任何一个机会都不愿意放过,结果把自己搞得十分辛苦,停下来梳理,却发现疏漏了很多更为重要的事情。
关于时间的全维度考虑,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从未来到现在:你所期待的理想状况是什么?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你希望用多久时间来实现它?那么,倒推回来,你现在该做些什么?
从过去到现在:过去的经历中,不同的阶段里,有哪些是你“应该”但是又没有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对你来说重要吗?为什么?你现在会为这个任务做些什么?
俯视人生:如果把人生划分成若干阶段的话,你会如何划分自己的人生?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什么?在每个阶段所完成的任务对你意味着什么?
看到了时间的维度,我们就会去掉不必要的焦虑和遗憾,开始安于当下。时间维度是一种纵向全局。
2.角色维度。我们经常会有角色感,而没有角色意识。比如,我们会无意识地行使做父母的权利,无意识地赡养我们的父母,无意识地听从领导安排,无意识地在权威被挑战的时候,心生愤怒。但是我们从没有想过,此时,我是什么角色?这样的角色应该怎么做?
于是,我们就会像一名救火队员,忙工作,忙家务,却不知该如何分配时间,不知怎么才能高效。我们深深地活在了角色中,却从来没有角色意识。
为了看到更大的格局,不妨把自己扮演的所有角色都列举出来,然后逐个分析,哪些可以合并,哪些不必介意,哪些需要有意识地“扮演”。人生如戏,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角色,这是人类的社会性使然,不可回避。也只有投入每一个经过深思审视的角色中的时候,我们才能获得自己的自由。角色维度,是生涯的一个切面,是一种横向的维度。
3.能量维度。我们的能量投入无外乎三个方面:
外在职业的发展。比如,提升专业素质,完成工作,积累财富,结交人脉等,这些可以让人从外在就容易看到的方面,是我们经常投入其中的。
内在的自我。比如,成长,这个别人不一定看得出来,或者不一定真正关心。还有健康、娱乐、休闲,这些只和自己相关的方面。
关系。我们生活在关系中,关系本身就需要我们花能量去处理与维护。比如,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与父母的关系、同事关系、社交关系,等等。
当我们看到三个方面的时候,立刻就会有自己对于三个方面的定义和解读。呈现,即看到。
不管是时间阶段、角色,还是能量,这些划分并不唯一,都是多了一些看待生命的可能性,让我们得以跳出原有视角,获得更大格局。格局大了,才有可能有觉察地进行理性权衡,进而取舍。
平衡第二步:找到重心——就是那个最重要的事。
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在于大肚子里有一个铅坠,这个就是重心。而生涯中的平衡也是由重心所决定的,这个重心,就是重要的事情——在看到全局之后,再去决定的重要的事情。
所有的价值中,一定有自己的排序,平时之所以纠结,难以取舍,就是没有把这些价值呈现出来。虽然说即便呈现出来所有价值诉求,依然会纠结,但是在明了自己的资源之后,只要不过于贪婪,至少它们之间的重要顺序大致呈现出来了。
可以根据以上看到格局的各个维度,先进行呈现,再进行排序。那些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出现了。
还有一个简便的法子,可以跳过第一步,直接从现实中,当下那些让自己烦扰的事情中梳理出一个头绪,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重心五问:
1.现在身边的事情,哪些最重?列举出来。
2.然后分析,每件事背后,反映了希望追求的什么价值?
3.再从这些价值反过来看,这些事情,还有那么重要吗?
4.为了满足这样的价值,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5.对所有的事情进行删减,保证留下来的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或者,如果纠结,那就问自己,哪些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请注意,这些问题一定要逐个认真思考,如果你一口气在十秒内读完全部问题,那就回去,重新开始。看完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认真地写出来。
平衡第三步:拿出最优资源,保证最重要的事情。
平衡不等于平均,不是把有限的资源在所有事情上撒胡椒面。恰恰相反,平衡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最有价值的事情中。既然已经分清楚了重要的顺序,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对资源进行分配。
需要注意三点:
1.对于当下的自己来说,什么资源最宝贵?有时候是时间,有时候是精力,有时候是体力,有时候是钱,有时候是人脉,还有时候,就是你自己的关注度。一定要注意实时审视,每个人都在成长和发展,不要用过去的思维限制现在的境况。最开始的时候,为了生存,可能钱最重要,体力和时间多的是,但是,慢慢地,就要根据发展情况做出调整,时间越来越重要,精力越来越重要,人脉越来越重要,关注力越来越重要。
2.分配资源的时候,顺便给每件事设定一个目标。像一个投资者一样,投入资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收益和回报,这个回报需要通过明确的目标来体现。我们经常会假设,只要投入了资源,就能得到结果,其实不然。没有目标的投入,经常会让资源打水漂。
3.给每件事情预计投入的资源都是应该投入量的1.5倍。也就是说,要预留出一部分资源以应对意外情况。特别是,有些事情处于磨合期,需要的资源往往比预计的要多。
在这些考虑的基础之上,再去分配资源。你会发现,在重要的事情上,资源过剩,结果也会有保证,于是,就会更加珍惜,把事情做得漂亮。时间久了,因为目标的清晰,就会过得越来越明朗。
平衡第四步:落实,然后兼顾。
把以上的步骤思考之后的结论落实到一张日程表上,从每年的阶段性任务,到每季度的重点任务,再到每月的大致计划,一直细致到每周、每天,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纸计划。这计划背后的价值,只有自己知道。
可以注意这么几件事:
1.有些事情是需要固定下来的。比如每周健身三次,最好安排出来,写在每周的日程表里。
2.千万不要安排得太满,最好保持一半的空白。一张满满的日程表,体现的只是贪婪,到最后,任何一个意外,都会让人沮丧和忙乱。结果,日程表只是废纸一张。
3.留下的另外一半空间,就是专门留给那些并不太重要的事情。可以日、周、月为单位,把剩余的资源安排给没那么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不安排给其他重要的事情?有两个考虑:
所谓不重要的事情,只是相对而言,如果总不去做,可能就会转化。
另外,任何一件事都有其自己发展的规律,慢慢来,留给事情自己发展的时间。平衡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炼。以上的平衡五步法是我在大量咨询中总结出来的,在见证了一次次纠结之后,我看到了束缚智慧的迷失,在摆脱一次次焦虑之后,我发现了制约智慧的贪心。每一次失衡,又都是明心见性的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