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王阳明感悟之二

学习王阳明感悟之二

作者: 南山行者_xyz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21:17 被阅读0次

          王阳明是中国儒学、道学、佛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想成为圣人,其思想之角一定要触及到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的思想他既是传承者、实践者,也是创新者。王阳明特别重视兴学和文化教育,对于小学教育和作业教育有其独到见地和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也有极强的指导价值。

        胡君越所著《王阳明》中记载,王阳明赣州平寇之后,民困渐息,积极把增进社会文化看作根本上第一件大事。王阳明说要增进文化,全仗兴学;兴学有效,全仗教育;教育得法,全仗教师懂得儿童心理,这是一定的顺序。明朝的小学,也叫社学。在那个时代,王阳明对儿童教育心理学就有了深刻认识。在社学教育中,根据儿童心理规律实施教育内容和方法,是王阳明的一贯主张。如果从王阳明算起,中国的儿童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不知要早于欧洲多少年呢。

          王阳明布告所属各县父老子弟,兴立“社学”。阳明做的一篇训蒙大意布告,可管窥其教育思想:“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已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扰之则衰痿……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解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作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若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戏,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王阳明对于“社学”教育之法,有其独到见解,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但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是儿童教育首要内容。同时,还讲求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已开其知觉,令人耳目一新。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儿童在礼仪教育方面尤其严格,接受过教育的儿童见到老师、长辈、兄长等都要行礼。在读书时老师要求出声朗读,读书时摇头晃脑,朗朗如歌的原因或许与王阳明有关。还有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隐含其中:

        一是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解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意思是通过大声歌唱古诗文、古诗歌,抒发其意志,提振其精神,解放其抑郁,体会其音律,把握其音节。

          二是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读书之人,谙熟礼仪,与人交往,便徒增其威仪。而且在行跪拜作揖之礼时,气血通畅,筋骨屈伸,全身经脉骨骼血脉不断运动,何其有益哉!

          三是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儿童在读书过程中,反复诵读,开启童蒙,增长知识,启其心智,抑扬顿挫,树立志向,教育即成。

          王阳明教育思想对我们启发是,尤其重视儿童时期,特别小学阶段做人礼仪教育,按照儿童心理学规律实施教育,发其志意,肃其威仪,开其知觉。为师者,在小学阶段要注意保护儿童自尊心,老师要和儿童保持良好的关系,让儿童热爱老师、热爱学校,愉快的接受教育。知行合一思想在教育方面的体现,王阳明还比较重视作业教育,提倡先学后教,王阳明对于慕名而来的学生,先布置作业,让其回去读书体会,实践探索,求得真知,然后再根据学生学习领悟情况,个别指导点拨提升,求得良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还须此事要躬行”,王阳明其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修身、学习等各个方面,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王阳明感悟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mn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