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996,大概这是职场人士最扎心的数字组合了。所谓的996,是指工作日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深陷在996中的人往往也有另一个摧残人心的名称“穷忙族”,这个来自英文“Working poor”的词汇常常让当今的上班族心酸不已。
拿着挣扎在贫困线上下的月薪,每天忙忙碌碌,或者庸庸碌碌,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这样的日子是一种周而复始,看不到未来的生活状态,麻痹人心,就像慢性自杀。
“工作啊工作,生活拮据无乐,两手常见空空。”这是日本诗人石川啄木在身处“穷忙”状态时无奈写下的诗句。
在十年前,日本就已有1200万人成为了“穷忙一族”。为此NHK也特意将镜头聚焦于这些人中,拍摄了三集纪录片《穷忙族》,记录那些曾怀揣梦想,却不得不为现实生活奔波的人,他们中大部分甚至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换得一点微不足道的薪水度日。
反观我们今天的生活,房奴、车奴、孩奴、卡奴……
“奴”,似乎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新身份”。他们焦虑、迷茫、困顿、压抑、不自信,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因此不敢奢谈梦想,甚至不敢轻易地换掉一份早已厌倦的工作。
仔细想想,其实“穷忙”的核心问题是奔波忙碌了一通,最后没有赚到多少钱。既然钱才是问题的根源,那么,我们就应该重新思考一下,钱到底是什么?
最近,台湾文案创意人、北大讲师李欣频出版了一本《人类木马程序》,其中有一些篇幅专门探讨了人们在金钱方面一直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是在为金钱“正三观”的过程。
如果你现在立刻去问身边的十个朋友一个问题:钱是什么?钱是如何运作的?
我想,大部分人都很难回答的出来。因为人们几乎从没有认真思考过钱到底是什么以及金钱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就一头扎到赚钱的洪流中去了。
李欣频在关于金钱木马程序部分的开篇就提到“钱是互通有无的能量,反映着你与自己、与外在环境资源的关系。”
钱是能量,经流动产生力量。
就像水,需要流动起来才能汇入大海,失去流动的活力,终将是一潭死水;血液,经过流动才能输送氧气,若血液凝固不前,生命也将终结。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不再为钱而烦恼》中也曾提到过:“顺畅流动,才是金钱存在的最理想状态。”
由此可见,钱,绝对不是靠省出来或靠存出来的。
我们首先应该纠正的第一个对钱的观念即是:钱,是创造出来的。
《失落的致富经典》中也曾提到过:“节省或吝啬无法让人致富,也没有人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致富,如果能了解这一切,就能抛掉所有恐惧与怀疑,因为自己可以创造出一切想创造的东西。”
我相信,马云绝对不是靠节衣缩食成为富人的,比尔·盖茨也不会为了钱而斤斤计较。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富有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怕花钱,但是也不会花不必要的钱。
既然钱是能量,我们就应该让它良性地循环和流动。这也引出了人们对钱的第二个误区:怎么花钱?
其实换一种问法就是“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想要收获,先学会付出。想要赚钱,先学会如何花钱。
李欣频在《人类木马程序》中提出的观点是:不要被金钱限制眼界,看重事物的价值而不是价钱。
由此延伸出来的思考就是我们应该把钱花在能开阔眼界的地方。
钱只是结果,产生这个结果的是行动,也就是你做了什么,指导这个行动的是思维方式,也就是你想了些什么,而决定一个人思维的是眼界。
在一次采访中李欣频曾说,她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薪水很低,但是仍然坚持每个月拿出三分之二的收入用来买书。对于喜欢的展览和电影,她也从不吝啬票价。
特别是旅行,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旅行是花费巨大的一件事,除非等到免费的机会或者出差,否则根本不愿自费出行。但是旅行对于李欣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重要。
她的创意源源不绝,在于她能够做到持续地用高品质的书籍、电影、旅行、展览、戏剧“养”自己的大脑。她的灵感永远不会枯竭,因为随时有新的活力注入。
多年前,她曾与好友都想去希腊旅行,但是好友希望有公司外派的机会,而李欣频毅然决然地刷了信用卡奔向希腊。
旅行回来后,她将整个旅程写了一本书《希腊,一个把全世界蓝色都用光的地方》,获得了希腊旅游局的推荐。
这次成功,不但让她还清了信用卡的欠款,还赚足了往后几年的旅费。更重要的是,她也因此开始创作和出版旅行类的书籍,为自己的事业蓝图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她的好友,至今仍然没有等到去希腊的免费机会。
《人类木马程序》中有段话说得深刻而有见地:“价钱不是标准,不要因为便宜就去买,也不要因为贵而不去买,更不要因为钱而决定做或不做,否则钱将来就会决定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我们惯性思维中的贵与便宜,都是因价格高低而定的,也因此,生活逐渐被钱捆绑,挡住视野。我们不应该根据一件事物的价格来决定做与不做,买或不买,而应该聚焦于事物的价值。
我们身边有太多事情其实都在暗示价值重于价格的道理。
沃伦·巴菲特在投资股票时,始终坚持着价值投资的策略。在选择股票时,也绝不会因为价格低而购买,而更关注其背后蕴涵的价值;
享誉世界的《富爸爸穷爸爸》中,罗伯特·清崎反复告诉世人,我们要花钱购买那些能为自己带来现金流入的资产,这才是真正的投资行为。
我们应该像那些富有的人学习,对于能开阔自身眼界的事物,我们要懂得慷慨地投资自己,因为它们会源源不断地回报我们金钱与机遇。而对于负债或消费、享乐等行为,我们应该加以控制或拒绝。
充分利用每一分钱,使其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学会花钱,就是善待金钱。
金钱,总是喜欢来到善待它的人身边。
那么,有什么东西是比钱还贵的吗?这就引出了关于金钱的第三个问题。
我想,时间,应该是整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它不停歇,不可逆,但又对每个人都是绝对公平的。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做过为了钱而浪费时间的事。
排队买打折的商品或者领免费的产品,其实自己并不是真的需要,只是想满足一下占到便宜的虚荣心;
对于想读的书、想看的电影不愿付费,花大量时间上网找免费的资源,无形中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也体验不到纸质书可以随时标记、折角的便利和电影院的观影效果;
对于想买的东西,一定等到最后一天才付款。然后在中间的每一天,都花时间和精力用在犹豫、纠结的情绪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犹太人的财富智慧》一书中提到:“贫困是心灵的一种状态。”而执着于钱比时间贵的想法,才是匮乏的开始。
钱是无限的,是可以被我们不断创造出来的,但是,时间不行,所以时间比金钱贵。你拿时间做什么?你的时间价值多少?就代表你把频率放在哪里。
“穷忙族”就是那些忙到没有时间去赚钱的人。就像一只装满水的杯子,已经容不下更多的水一样,一个行程被排得满满当当的人,哪里有时间思考关于金钱的一切呢?这样的人只会离钱越来越远,陷入疲于奔命的恶性循环中。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在著作《关于闲暇》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我们在人生的大浪中载浮载沉,抓住了这样、那样的东西,丢掉曾经追求的东西,然后又去追求丢掉的东西,在欲望和悔恨中徘徊。这是我们完全仰赖他人的判断造成的结果。”
这个社会给予了我们太多错误的观念和引导,有些来自原生家庭,有些来自旧时传统思想,这些错误的观念或许放在曾经的时代是合时宜的,但是,现在时代改变了,既然金钱能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性,是不是应该拿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金钱呢?
不要依赖和轻易相信他人的结论和判断,相信自己的直觉和认知,用最大的热情与财富结缘。
富有,不是通过更加自律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可以拥有的,而是需要有意识地调整与金钱互动的频率。
弄清关于金钱最基本的三个问题,像有钱人一样思考金钱,善待金钱,不再让996耗尽我们对人生的热情与活力,彻底告别穷忙时代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