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遇见到洞见

作者: 杨娟_c61e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7:02 被阅读37次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抒见读书”归来。

图片源于Bing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行动,而是习惯。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

【要事第一】

 📋案例:我从小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比周围孩子都要笨的人,一件事情过来,无论待人待事,我会习惯性的先退一步想一想看看别人的反应再做思考和行动。别人觉得我稳重,其实大家都误会了。真实的原因是因为我怕说错,想错,跟大家步调不一致。我没有办法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哪怕心里有声音告诉我,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也不敢说。怕说出来显得更笨。因此,像七个习惯这样好的工具书,我即使在十年前就已经细细品读过,我也没有被触动去付诸有效的行动。

因为内在的改变是多么难。

⭐️收获:积极主动是什么?在一开始我们就陷入了争论。

《秘密之书》中众神的书记官——赫尔墨斯教导下的三位入门者告诫我们,那些最高的权威以及我们自己的直觉告诉我们,尽可能依循自己内在的至善而活就不会犯错。宇宙的发展趋势是也是永远向善的。尽管有时外在表象仿佛与此相悖。积极主动,就是那向着至善的力量。

造物主仁慈。让我在内心声音不断提示下,在争论中,终于看清了,为什么自卑——因为从小,每次我兴高采烈、信心满满的准备去做什么的时候,我总会听到母亲的叹息,就笨鸟先飞吧!

⭐️启发:听樊登读《轻疗愈》的时候,提及了自我限制性信念。当时看到评论区一片哗然,我却对这个概念觉得很有用,虽然也拿不出什么印证。现在觉得印证突然显现了。那句笨鸟就是限制了我的信念,是引发了之后一些列自动思维和行动的源头。我是笨鸟,笨鸟即我。

【要事第一】

📋案例:在参与讨论的时候,我们为了什么是重要,什么是紧要做了深刻的辨析。有同学提出来,如果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不优先去做,那么自己永远会被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追在后面,而且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会一直在处理目前手里紧要的事情。对于这个案例,我有了些不同的思考。

⭐️收获:优先次序的排列在紧要和重要不紧急中很重要。也很艺术。只有明智、有效的排序才能真正带来效能提升。可是第一,为什么排第一,我在排的时候有足够明智的思考吗?有根据吗?

原则到底是什么?

那些原则又源于什么?信念!

启发:之前看了一个人说过:我们要学会努力而不执著的生活。努力而坚持是个好的品质。尤其是在时间、能力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但是执着却会导致缺乏心理弹性,因为万事万物一直在变化,特别执着于事,自身情绪会受其影响,随之发生波澜起伏。被情绪主宰之时,既无法听到直觉的呢喃,也难以做出理智的决定,行动力以及效能也会受影响。

【不断更新】

📋案例:书中提到的一个场景特别触动我:假使你在森林中看到一名伐木工人,为了砍一棵树已辛苦工作了5个小时,精疲力竭却进展有限,你当然会建议他:

“为什么不暂停几分钟,把锯子磨得更锋利?”对方却回答:“我没空,锯树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磨锯子?”

这段无效的沟通,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篇文章,大体内容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文中主人公是个小男孩,他的父亲遭遇失业,母亲每日在家辛苦劳作,母亲趴在地上擦地板的吃力情景尤其让男孩心疼。男孩偷偷攒了钱给母亲买了个拖把,并当做生日礼物送给了母亲。

他的母亲当时就哭了,很伤心的说:“我的生日礼物居然是个拖把”。男孩的父亲赶紧解释:男孩送的不仅是拖把,还会承担每天拖地的任务。母亲这才笑了。因为她要的,是卸去一些辛劳,而不是新版的工具。

当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自以为是的想改变他人的时候,很少去体会:

这是他当下真正所需吗?

⭐️收获:自我提升和完善有四个层面:身体、智力、精神、社会/情感,这些天性需要进行平衡的更新。平衡的更新才有机会产生创新和快速的迭代。而以个人影响团体进行集体效能提升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改变他人,不是简单的贴标签、下期许。而是需要与他们共处时细心观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独立和成长。

启发:近年来,我们在各种不同的鸡汤文滋养,以至于很多书我们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我们又一次的集体陷入对鸡汤文的懈怠。因为缺乏“信”的力量,我们无法坚持,无法成长,只会很随意的给别人提意见。真的是太可怕了。因为,我们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在不断更新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力,彰显生命的色彩。有些人在习性的牵扯下往返迷失。有些人在迷惘中坚持自己的原则,试图停驻实际却在随波逐流。

选择,就在你手里。打破循环,从当下开始!

相关文章

  • 从遇见到洞见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抒见读书”归来。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行动,而是习惯。 ...

  • 2018到2019,从洞见到预见

    似乎在每个人心中都认同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这些变化究竟是什么? 世界正在巨大且彻底地变化着。 2007 ...

  • 六六第7日~狗狗

    我是特别喜欢狗狗的呆萌,但相处又有点惧怕的人。洞见到自己对动物的畏惧心,是从有了孩子开始。当大家在培养愛心,从...

  • 家书洞见到的家庭教育

    谈及家书,许多人对近代史上的思想大家梁启超先生一定不陌生,除了他的戊戌变法革命、新民主主张以外,对他教育子女的能耐...

  • 洞见

    如洞见一样,我们可以洞察自己的灵魂,到底我们又见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活的各方各面,被各类平台所洞见,如奇葩...

  • 物质时代结束 极简时代到来

    在“洞见”里看到这篇文章,看了又看,突然有种恍悟的感觉。这里洞见到的十大生活原则和十大工作原则,告诉我...

  • 每日养心粥

    ——洞见《菜根谭》 非粗无以精,虽雅不免俗 【原文】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粗无以求精; 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

  • 从尼采到《洞见》

    终于把罗伯特的《洞见》看完了,我深感不适,倒不是因为它颠覆了认知,之前在看到尼采对“形而上学”进行批判的时候已经有...

  • 每个人都有一朵彼岸花

    (1) 那天,北哥突然约我周末在龙洞见面。 在龙洞见到了大学毕业后大半年没见的北哥,他扎起了不长不短的头发,脸上留...

  • 用性格色彩卡牌“洞见”更好的自己

    学性格色彩卡牌有什么用?从洞见到洞察,助力修炼,从而影响他人! 很多人都向往成为福尔摩斯般能够一眼洞悉他人动机的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遇见到洞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r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