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和bug修复,我们终于开始部署growingio。这是一个国内较新的saas数据跟踪工具,虽然产品刚起步,还有许多功能上的不足,但对于一般的业务分析已经可以支持。具体软的产品介绍就不多说了,下面总结今天一天使用下来的经验。
分析开始前先理清标签、指标、单图、看板四个概念
- 标签
growingio采用免打点的方式来设置跟踪事件。这点对于我等没啥研发背景的分析师来说,甚是有利。当然,前期部署逃不开一般跟踪工具的步骤:一段js脚本放在页面代码里;sdk包放入app代码中。
所谓的标签,便是你要跟踪的页面和在页面上圈选(growingio的打点方式)的元素(按钮或者对象)。先定义页面,你便有了页面的pv、uv等流量指标;再定义元素,你便有了元素的pv、点击等数据。 - 指标
标签定义完后,每个标签都有自己的原始指标,如pv、uv、点击量等。如果自己上传一些自定义字段,原始指标也会变多,这是后话了。
growingio里的指标,可以是标签的原始指标的代数组合,还能进行赋权,这点我比较喜欢。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指标关系组合和逻辑规则。比如标准化、差分、求对数、因子化等等。

- 单图
基于设计好的指标,可以在作图板块中设计图表。目前有柱形图、条形图、线图、气泡图、双向bar、表格、漏斗图和数字展示。具体选用什么图表依实际情况,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线图,因为看指标我总是喜欢先从时间维度上观察。 - 看板
这是一项非常有用的设计。毕竟,数据可视化需要在直观和承载信息上找到平衡,一张图的价值非常有限。而将符合某种分析需求的多个图表组成一个看板,就能很好的解决分析问题。
目前growing的看板设计仅仅是多个图表的平铺。未来如果能有下钻的逻辑呈现,将会更好。
圈选时遇到的问题
目前,由于我所部署的是一个saas软件,因此页面结构复杂,层级和样式表比较多,在圈选的时需特别留意页面层级结构的选择。在圈选设置弹窗上,点击向右的小剪头,弹出的xpath结构里,需要点击取消一些,来使得数据准确。
如何面对众多的图表、标签和指标?
一般设置跟踪数据,标签和指标一定不会少。当你忙完半天后,回过头一看,开始你可能会有成就感,但你点开指标,单图后,你会看到满屏的图表和指标,瞬间凌乱了。我的第一次部署就是这样,后来不得不请growing方面的技术员整体清除记录,从0开始。
如何有条理地开始设置?以下是我的经验:
- 先明确分析目的,即你要衡量什么,而且问题要尽量小
- 根据问题,确定要圈选的必要标签
一定不要想,一口气先多圈选一些,后面就轻松了;根本不是这样的!从最必要的开始,后面发现不够了,再补充圈选。 - 做好标签和指标的命名,两者命名尽量统一
命名规则一定要统一,且尽量简洁。这是为了后续搜索的方便,能节约很多时间。 - 圈选标签要细致,在设计指标时再进行汇总
这句有点难理解,举个例子:我们的5个页面上都有同一个按钮,我分别针对5个页面上的这个按钮圈选了5个标签,因为用户在这5个页面上,点这个按钮的上下文是不同的,因此要细分开;但我也需要知道这个按钮点击总量,那么就在指标建立的时候,将5个标签的点击量加起来。
为什么这么做?不多解释了,我踩的坑大家不要再踩。 - 善用搜索
指标、图表确实很多,因为要跟踪的元素就真的不少,然后再相互组合,可想而知。幸好growingio里有搜索功能。只要你的命名格式简洁统一,你很容易搜索到。 - 同时打开5个页面,一个圈选标签,一个建立修改指标,一个做单图,一个编辑看板,一个查看所有单图
因为使用growingio的工作流免不了要以上5部分,它是个saas工具,如果只开一个页面。页面间的切换真的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疏漏或错误。打开5个页面,每次切到一个页面时都刷新一下,就能保证数据实时。
在做单图的这个页上多说一句,做一张单图后,点击“另存为”,刚做的表就会储存;然后在同个操作界面上直接做下一张图,再点“另存为”,这样就不用切换来切换去了。在查看单图的页面刷新一下,就能看到刚才做的图表。
先说到这,后续会随着使用的深入,再做讨论。
希望这类上手简单,跟踪详细的数据工具越做越好!
网友评论
我的联系方式13811830964,微信同手机,谢谢你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