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周更

关于周更

作者: 宁小宁的可能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23:41 被阅读0次

    这是本期周更的最后一篇,因此想写一篇总结回顾文。翻开周更报名记录,才发现很多时候记忆果真是不太靠谱的,原来在今年4月的时候,自己“壮胆”一次性报了两期周更,即第7、8期,为期6个月,眼前是6个月的结束。

    早在第7期开始之前一段时间,我就已经陷入更文困境:不知道写什么,写的过程中进入“挤牙膏”模式,写完之后不忍心回读。两期过去了,这样的情况似乎越来越严重,因为在这一期不仅文章完成时间经常延迟至最后一晚,而且感到文章内容来源极其单一。但经过一番梳理才发现实际情况或许并非那么糟并且可以有所改进。此外,对于如此“艰难”的两期周更仍然达到“毕业”要求,除了感谢周更组设计的贴心“救命卡”——24小时延迟卡和一次免打卡,也想感谢自己。

    对两期以来的文章题材进行分类,发现最多的是感悟类,即通过观看某个节目或某部电影,听某个音频,阅读某本书而催生的感想,合计共13篇,与一整期的文章总数相当。工作类和由具体情境刺激而记录的文章篇数相同,各6篇。工作类包括求职过程引发的思考以及工作之后为总结经验教训或给自己警醒而写的文章。所谓情境类即在某个特定时间节点或为了某个特定事件所做的记录文。感悟类和情境类在第七期出现较多,工作类的是从第八期的后半期开始的,即最近两个月以来工作成为文章的唯一内容,进而导致我感到自己的周更失去了一些趣味。总体而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题材的局限是从近期开始的,之前的不论是感悟文章还是情境文章对于个人而言都是一次思考和记录的体验,工作类的文章对于职场初期而言也是必要的。那么问题到底是在哪里呢?

    偶尔耐心地再去读一读从前的文章,还是可能进行自我褒奖的,“这一篇是可以的,写的不错”。问题在于:其一,感悟类的文章居多,此类文章总体结构上是散漫的,或者说所有类型的文章皆是如此。严格地说,周更作为个人文字,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要求进行刻意训练,因此不管写多久,写作水平都不能提高。其二,写出来不代表做得到,许多决心、醒悟、感想前后多次出现在文章里,但未必经得住现实的检验,典型的“知道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人生”。其三,文章题材逐渐狭窄化,除了工作,没有值得探讨的业余生活,没有阅读,没有旅行,输出的泉眼被堵塞,文章的活水就流不出来了,而未来改变现状的条件很难具备,改变的可能性较低。

    一方面我想停止参加周更,空出一段时间来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更加担心失去一种群体氛围和外在约束,不知在哪个时间点就选择了放弃。我现在的执念是:即使一直写得不好也要继续写下去,就像我会为了某种食物对身体好而选择该种食物,我也会因为写作这件事情本身是有价值的而想继续做下去。

    此刻问题的根源似乎变得更加清晰,自问一句写作的初心,它似乎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此前心中想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但如果现阶段或下一阶段仍然如此,则之前提到的三种类型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现在的自己很焦虑,很在意自己写的不好,很在意自己长时间的写作没有提高写作水平。这意味着我的写作定位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要继续写下去,就必须对目前的方式进行调整。最主要的调整便是不再追求文章的数量,而是将质量放在首位,例如用80%的时间积累素材、构思框架,20%的时间写作,进行刻意练习,将写作技巧运用起来,同时设置一些外在机制进行监督。初步目标是希望能够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规范,能在不同场合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其实,不仅仅是写作,许多工作都是如此,目的明确才能始终不偏离方向,不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

    当我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对下一步选择的纠结便消失了。有资格获得“永久学号”的我马上又要失去资格了,但是我没有那么遗憾了。就像我的第7期同桌,当我看到他经过慎重思考做出不再参加周更而是用更聚焦的时间、精力做更聚焦的事的决定,我从心底为他感到高兴。我不打算放弃写作,我想更好地写作。至于要离开“周更群”,我不得不再次借用同桌的完美比喻(至少在我看来如此),“周更群”是一所好学校,它建立的机制和营造的氛围激发、保护、鼓舞了许多人“写作”(即使是我这样的几乎都不能称之为“写作”的“写作”)的一颗心,它承担并且几乎完全实现了作为一个“写作群”的功能,仅此已经足够证明其成功,它对曾经在这里“写作”以及仍在这里“写作”的成员都产生了显著影响,未来它还将继续影响更多的人。并且,它还具备一个学校不具被的功能,每一个曾经的成员都有重新加入的机会。所以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去做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周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yh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