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智和2019年的表现,让人唏嘘。近闻他说“去年赢了马龙后,大家觉得我谁都能赢了。这件事最让我痛苦”。细思张本智和的痛苦,让人又气又忧又叹。
气的是日本乒协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2019年,张本智和表现的不如人意,频频在大赛上输球。无论是卡塔尔、世乒赛还是日本公开赛,成绩都不好。特别是输给孙闻后,日本乒协和媒体一边倒的批评之声。这种环境对一个零零后少年来说,非常不好。容易助长少年的骄傲和打击少年的自信心。
张本赢了马龙,周遭的人都说他谁都可以赢,这是典型的“捧杀”,这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压力,所以,张本才会无比痛苦。
日本公开赛后,更是传说日乒协对张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怎样,就会怎样?这哪是培养人的协会呀,让人可气。
忧的是一个天赋很好的少年,会不会最终“泯然众人矣”。
中国有个寓言故事《伤仲永》。张本智和会不会成为现代版的“仲永”,会不会到了二十多岁后,
“泯然众人矣”是让人很忧心的一个事儿。纵然天赋异禀,但后天没有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很多天才少年会“泯然众人矣”。张本智和面对他和父母如今如张本的教育是很让人担忧的。
据说,张本智和在场上的吼是她妈妈刻意教的。如果不在战术、技能上精雕细琢,而是过多地培养一些旁门术,孩子是很难走远的。
为什么龙队可以十年磨一剑,可以打到31岁,还能打出卡塔尔、世锦赛、中国公开赛三连冠?是因为在少年时,日复一日累积起来的“厚德”。厚德载物,这是中国的古训。有了厚德,才可以不飞则矣,一飞冲天。而张本在累积什么?他所生长的环境又会让他累积什么?
叹的是所有归化球员的悲哀:找不到归属感。
异国打球。穿的是异国的队服,内心却无处归依。小山智丽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其实,无论赢球还输球,他们都很难融入到日本主流阶层去。这是在日本以日本人的身份打球的悲哀,让人感叹。
张本智和与在日本打联赛的其他中国人相比,还是不一样的。那些中国人是在打联赛,那是一份职业。但是,你穿上日本国家队的队服,就涉及到国家、民族荣誉。比起赢球,他们更难得到的是“归属感”。
单纯从乒乓球爱好者角度出发,张本智和说出“痛苦”的话,是让人又气又忧又叹的。乒坛需要各种风格的高手,比如法尔克、林昀儒、张本智和,只有这样,乒乓球比赛才会精彩,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打乒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