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家兄弟的合作项目审批非常顺利,公司很快与林家兄弟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
一个月后,施工队伍正式进场。风镐伴随着压缩机的轰鸣声,宣告了合作项目的土建阶段正式启动。
进入合资车间的职工到位后,由老五带着第一批人员赴外地学习,老六则负责现场施工。
土方开挖到2米多深的时候仍没找到硬质层,却出现了泉涌。地坑白天抽干,晚上渗满,弄来四台水泵才免强继续施工。
只是谁也没想到,地坑开始出现了塌方,白天挖晚上塌,幸好没有人员受伤,但进度受阻。
上百吨的设备如果挖不到硬质层无法浇筑基础。
有好几天,老六黑瘦的脸越发显得瘦削。这仅仅是开挖地基就如此吃力,真不知道后续还有什么不可预知的问题。
我做为合作的另一方,自然每时每刻关注着项目的进展。我每天除了分厂的日常工作,其他的时间都在施工现场协调相关的事项。除了给老六安排办公地点,还给他配置了必要的办公桌椅等等,甚至还弄来一套液化气罐和灶具,解决了老六的部分生活问题。但这施工方面出现问题,我只能求助于专家。
经过一番努力,我把认识的一位资深的设备安装专家介绍给了他。最后得到专家的建议是,在地基松散的部位每隔一米打进去一根4米多长的脚手架钢管,阻止跨塌,找到硬质层。
针对专家的建议,老六的眉毛蹙成一团,半晌无语。
大概是老六又找到公司戚总,他很快在厂里的废料库里找来不少废弃的钢筋和铁皮,在塌方处用大锤打出一排排栅栏,将铁皮挡在其中,才止住了塌方。
而在地基开挖到一定深度时,老六还是听取了专家的建议,买了几百根钢管。
一根根钢管被打进松软的泥土里,终于找到岩层,可以浇铸地基了。
但谁又能想到仅仅一个地基就用了几吨的钢管。直引得老六唏嘘不已,喃喃道: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地基就有这么多的事,这下费用花大发了。
做为一个项目参予者,我能感受到老六面对地基问题的感慨,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事,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知要经历怎样未知的事情。
而我由机关调到基层,看似都是做管理,但隔行如隔山,我虽与老六的情况不同,但谁又能说,我这工作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创业呢?只不过我能依靠的地方比他多一些,有许多事情有章可循,有人可用,实在不行还可以找公司协调;而老六呢,每一项工作都要靠他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事必躬亲,方能一步步推进,没有半点捷径可走。
我想,这也许是每一个创业者所无法避免的经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