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醒思考的策略》(罗尔夫·多贝理)---值得用一生来修炼

《清醒思考的策略》(罗尔夫·多贝理)---值得用一生来修炼

作者: 复杂的鱼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16:07 被阅读0次

本书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和学识来为我们提供“获得美好生活”的策略,这一点对于我而言简直是一个精神上的宝藏。我最开始只是抱着看着试一下的心态点开这本书的,然后真的收益良多。

下面,我想从心态和行为这两个层面来总结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

【心态篇】

“命运是存在的,我们的现状就是命运的结果”

当然,这一观点乍一看很消极,似乎带着点“认命”且“放弃挣扎了”的意味。当然如果你真的“放弃挣扎了”,那就消极了。但你把它当成“打开内心的工具”的话,就不消极了。

基于后者,我们可以说这一点是开展“幸福生活”的基本心态。因为,只有接受命运才能以平和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属性”(优点和局限性),才能不受情绪的干扰去做一些符合现状的决定,并能以开放的心态吸取对构建“美好生活”有益的观点。

另外,再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的现状是命运的结果”。我们可以对“现状”进行寻根究底,会发现“个人努力”对现状的影响依旧可以被归结为命运:即我们刚好生活在某个国家,某个家庭,拥有某种基因,接受了某种教育,看过某本书,认识过某种人,有过某种经历导致了现有的“成就”。

既然我们所得很大程度应该归功于命运,我们就更需要需要保持谦虚,真正的谦虚,而不是虚伪。这种谦虚也为我们开放内心奠定了基础。

总之:接受命运,客观的看待命运,在既定的空间内稳步向前。

“如何通过接受‘命运’来减少‘嫉妒’、‘自卑’以及‘傲慢’”

“嫉妒”、“自卑”与“傲慢”都是在与别人比较之后产生的“有毒心理”。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道理和意义,比如说“比较”。你只有与别人“比较”了,激发出内心的不平衡,才有更大的动力去追逐,去前进。但是,这种心态并不是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当咸鱼。如果因为比较导致了严重的不快乐,这种心态就会反作用于我们自身,成为“好好生活”的障碍。

那么,如何通过接受“命运”来减弱这些不良情绪呢?

首先,我们前面说过“我们的现状是命运的结果”,别人也是如此。一切不过是随机的,世界最大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那我们有什么好嫉妒,自卑和傲慢的呢?我们进化出了一个能够自我反省的大脑,就利用它去屏蔽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吧。

当然,就像上面说的,咱不能“放弃挣扎”,因为消极的生活态度不出意外的会让自己越来越不幸福快乐,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的宗旨是,消除不良因素更好的活着~

“把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当成命运的馈赠”

首先,我们活着的每一天真的是礼物,请坚信这一点!

在面临不幸的时候、在生活看起来不像是礼物而是负担的时候,试着使用“思维减法”策略以及“心理账户”策略。你永远能找到比现在更惨的时候,也能找到更惨的他人,所以相对于那些情景和那些人而言,现在依旧是礼物。并且每一个情景都是对生命的启示,请用心聆听。

“用心活在当下--不要沉浸在对你有负面影响的往事中,也不要空想未来”

揪住过去不放的行为看起来很有道理,比如说性格上的一些缺陷的确可以归咎于悲惨的童年,国家发展的落后也的确有其历史原因,但这不是停滞不前的理由。所以我们可以寻根究底找原因,但不要沉浸其中出不来,想多了也很浪费时间的。

经历很重要,记忆很重要,对未来的期许很重要,但你唯一能操纵的就只有当下。

认清这一点,可以帮助你跳出“自我怜悯”、跳出对未来的“空想”,跳出“过度焦虑”。

“请让自己逃离被“环境玩弄”的现状”

我们很容易陷入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比如说周围人是不是都买车买房了、别人对自己持有何种观点、刚发了条朋友圈有人点赞评论没有等等。

虽然跟风和关注环境动态算是一种本能,但我们关注的很多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很多时候陷入了病态关注的状态。比如说发了一条朋友圈之后,每隔3分钟就观察一下是否有人评论·······

其实对环境警觉没有问题,对信息敏感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不经过筛选就接受信息,让无用的信息占用了我们大量的认知资源。比较直观的不利后果就是打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且我们会为一些无法改变的事情奉献很多时间来焦虑······

所以,理清了这条思路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反客为主,玩弄环境”。我们对“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主观环境”的掌控权属于自己。所以,认真的去筛选、分析以及构建属于自己的“主观环境吧”。

“不要随随便便相信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为了这种事情争得面红耳赤的更没必要”

“希望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是天性,“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是事实。我们很容易陷入前者,即不管我们对某个方面是否专业(尤其是一些政治、经济等涉及变量很多领域),总希望自己有点意见且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因为这种做法让我们有种优越感,而优越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让人开心的。但让人开心的就是正确的吗?并且一时开心就代表持久开心吗?想想那些被打脸的“光辉时刻”······所以,“接受自己可能错误”这个态度才是长久维持幸福快乐的良药,不然当时吵得多大声,被打脸的时候就有多羞耻。而且即使吵赢了,也不会带来更多其他的东西。万事万物发展皆有其规律,你预测对了,那只能得到一句恭喜,然后呢?我也不知道然后有什么。

“限制自己的选择~~观点、能力圈、尊严圈”

在这个信息量很大、且变化日益加快的世界中,我们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选择越多越合理。因为留后路才不至于让自己在一条死胡同中出不来。但我们忽视了两个重要的因素:时间和认知资源。其实,我们应该把选择范围缩小到“属于自己的”范围,并将年龄因素考虑进来(年纪越小,可尝试的范围当然就越大)。

【能力圈】选择越多意味着我们越不能专注的对待某件事情,那么在这些领域中我们取得的收获必然是很小的。这样就会导致一种状态:感觉自己很忙,但没有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专家,而不是博学家。这样才能发挥我们最大的价值。

【观点】这个就没必要对任何事情都有观点了啦,观点最重要的是精,而不是泛。

【尊严圈】坚持某些行为可能会让你显得固执不变通,但这是节省自己精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很多事情没必要那么变通,还不如100%坚持。在每个相同情景中,都得重新做选择,也挺累的。

“看待自己的情绪时,多一点客观,少一点主观”

“情绪”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是生命的调色剂。然而我们也一定有过陷入某种消极情绪,甚至想要自毁的经历。所以情绪是个双刃剑。而且你不可能丢掉它,只能管理它。其实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懂,但是如何管控情绪则是一个技术活儿,可怕的是你越下意识去管理它,它越会将你吞噬。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维工具:把情绪当成来到我们生命(或者说脑子中)的过客,不要过度解读它,和“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把它当成一件比较平常的事情。

其实,情绪可以说是我们行为活动的副产品。每一种情绪对于推动日常活动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因为某一行为感到愉悦的时候,我们会想要再次进行某种或某类行为;反之,则会有意识或下意识的回避某种行为。所以这么一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生物进化出情绪这个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活动。但我们这一系统不可能完美,很多时候,我们会“将情绪当成了终点”。将积极情绪的情绪当成终点还好一点,至少我们收获了快乐(虽然我的建议依旧是超出情绪看本质,因为生物体存在“适应”这一机制,我们不可能永远快乐;另外,事物也是发展变化的)。但将消极情绪当成终点的话,就不太好了,它很有可能阻碍我们的正常活动,那样不仅有害身心健康,还使我们的个人发展陷入一个负向的循环。

所以,归根究底,我们应当将“平和”的心态作为生活的主调。这种“平和”是指,淡定的接受自己的愉快悲伤,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情绪。

“如果说你因为某件物品/事情的某一方面因素而特别中意于它,那就应当警惕了”

文中提到了一个叫“专注点幻觉”的名词,能够解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不合理的行为,例如“冲动性消费”。可能很多东西买回来,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拆快递的时候,后面发现效用一般,或者家里已经有同类功效的产品,只是它“不够新”。这种思维误区主要是因为我们被该商品某一方面的特质吸引了,比如外貌、比如我们的虚荣心,或者将它的某种作用看的过重。所以对于这种陷阱,我们避免的方法当然就是:降低自己的热情,多方面衡量一下该物品的效用以及是否真的能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没有什么事情是非得你来做的”

每个个体都很渺小,不要迷信伟人或者英雄,实际情况是“时势造英雄”,这个思想应用在自己身上也是正确的。所以做事情可以顺其自然一点,不要让自己陷入“事情”之中。所以,最好为了责任和热爱而好好干一件事情,而不要当成使命。地球少了谁都会转。

“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们往往会误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但实际上自己看自己往往都戴有“自利性偏差”的有色眼镜,简单地说,就是你描述自己缺点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夸自己或者为自己辩护。所以不要过度迷信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是一样的。

其实,这些看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力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全心的接受,客观的分析,能改进的就改进,改进不了的那就避开它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形状,看清自己的形状并在最有利的环境中发展才是最合理的做法。

“避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透过内容看本质”

我举一例生活中的形式主义。首先我想提问:戴上名表、开起名车、住起豪宅就代表自己是个有钱有势的富人了吗?当然不是,我们有钱了才有足够的财力选择戴上名表、开起名车、住起豪宅。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喜欢通过这些东西彰显“我们也许并没有的财富”,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的逻辑:“那些富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我这么做了就是富人了”。当然展示自己的地位是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的本能,但本能不代表是正确的。你也可能为了这份虚荣而承担过多的压力,而过多的压力对个人发展和健康当然是有害无利的。我们的大脑已经发育的让我们在努力摆脱本能去选择更好的生活了,所以请好好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大脑,来帮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再说下货物崇拜吧,可能某类电脑广告打造出了一个商业精英在使用这种电脑的广告,看起来很专业、很精英,然后就有很多希望成为精英的人购买这台电脑。当然,问题不在于购买这台电脑的行为,而在于购买的原因:只是因为“偶像”在使用这个东西所以我们也要使用它,而忽视这个东西是否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当然,商品就是通过这些心理误区进行营销、刺激消费,并拉动经济增长。但我作为个人更关心的是我有没有被营销误导,有没有买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我并不想为这种孔雀行为付智商税。

“换位思考不是说说而已”

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方法是置身于对方的“情景”来一个角色扮演。而不是单纯的头脑风暴。

“对任何事情都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

有一点我们必须得理清楚:期望不是事实。我们可以对事情有一个乐观的推测,但也不要提前为之高兴。万一期望与事实相差很大的话,很生出很多没必要的负面情绪。

“我们认为的‘因果报应’其实是不存在的”

我们喜欢给自己构建一个“因果”的故事来促使自己与其他人心甘情愿的行“善行”,从而能够得“善果”。也用这种方式去诅咒那些行“恶行”的人,不得善终。但其实这个故事只是我们给世界强加的一个属于自己的滤镜而已。真正制约我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还有我们这个生物群体的发展规律。所以,从群体角度来讲,因果也许的确存在,或者将因果换成规律;但从个体角度来讲,变异常常发生,我们做的好事不一定会让我们有好的回报(所以坦然接受自己承受的那些委屈吧)。但我们依旧需要倡导人人向善,这样才能促使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向良性发展,并反过来作用于每个个体自身。

“我知道在我们心中,最大的存在就是自己;但在这个宏大的宇宙中,我们只是宇宙规律的很小一部分”

关于这一点,想说的只有保持谦卑和敬畏。

【行为篇】

“治好取悦他人之疾”

学会说不!你花时间帮助其他人做一些“在别人眼中也许都无关紧要的小事”,或者“你并不能办的很好的事情”,意义其实并不大。还不如把时间投入在自己身上。

“明确能力圈,并为之投入足够多的时间”

能力圈的界限不要太大了,因为自己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在圈内投入1h,比在圈外投入1000h更有价值。

“因为偏离计划而沮丧吗?停止沮丧吧,计划调整一下就好了”

计划被打乱不代表失败,学会修正,学会坚持正确的事情,会到达终点的。(偷偷说一句,很少有计划会顺利完成,不然成功就不会那么难了,放弃的人也就不会那么多了)

“学会坚持”

只是跟风碰运气的话获得成功的概率是很小的,业有所专才更容易在专业的领域取得成功,而坚持则是“专业”的必要条件。

“立下一些誓言”

这对完成长期规划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坚持下去。

“设立原则”

会为我们省下很多时间的。

“创建属于自己的‘黑匣子(记录自己的错误并分析原因,立下属于自己的行为准则)”

跌倒的意义是为了下次不再跌倒,所以不要将跌倒的原因遗忘了,不然下回还会跌倒的。

“构建自己的焦虑之书”

写下自己焦虑的事情,为什么焦虑,以及如何处理,然后按生活的节奏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对于自己强烈想要表达的观点,写下来”

观点越辩越明,不记录下来就只会浮于表面。

“知道执行某种做法会产生不良后果,就不要去做了”

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但我们至少知道一些导致生活不美好的做法(比如抽烟、喝酒、放纵·····),那就不要执行这些做法。这是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的唯一途径。

“避开虚假的真诚,真诚不是不顾周围人的感受”

“避免货物崇拜”

“参加属于自己的比赛”

“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局限在圈内”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自然不同,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角度与我们不同,就认为别人是错误的。

“想够了吗?那就开始行动吧”

不要当一个空想家。空想的风险是0,收获同样也是0。行动的风险就是“失败”,并由此导致经济损失、精神创伤等,但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只能通过行动来实现,我们的计划也只能通过行动来完善。

“不要尝试改变其他人”

如果其他人为你改变了,那么恭喜你。但是不要对这种事情抱有期望,抱着“合则聚,不合则散”的态度,会少很多麻烦的。人的性格形成掺杂太多复杂的因素了,不要试图挑战这个难题。有时候我们可能有通过“改变其他人”来彰显自己能力的潜在冲动。但我们要压抑它!少往人际关系(包括亲情,爱情,友谊以及其他一切关系)上添一点堵我们会快乐很多的

【后记】

这本书提到的策略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练习和调整。

相关文章

  • 《清醒思考的策略》(罗尔夫·多贝理)---值得用一生来修炼

    本书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和学识来为我们提供“获得美好生活”的策略,这一点对于我而言简直是一个精神上的宝藏。我最开始只是...

  • 读书要加量减次

    读书要减量加次,我们阅读的方式是错误的 罗尔夫·多贝里《清醒思考的策略》 罗尔夫的读书建议: 1.初阶读者:多读泛...

  • 推荐图书(2)

    1.《清醒思考的艺术》( 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罗尔夫•多贝里( Rolf D...

  • 解读《清醒思考的艺术》

    书名:《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Rolf Dobelli) 一、警惕:群众和权威 从众...

  • 《清醒思考的策略》罗尔夫·多贝里

    本书分享了生活工作中面对问题、选择的一系列思考方式,指导我们如何更从容、更坦然的过好此生,结合个人理解梳理了50条...

  • 5.9

    书名《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 {德} 罗尔夫 ·多贝里 著 朱刘华 译 页数36~60 ...

  • 5.8

    书名《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 {德} 罗尔夫 ·多贝里 著 朱刘华 译 页数1~36 笔记...

  • 5.12

    书名《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 {德} 罗尔夫 ·多贝里 著 朱刘华 译 页数61~62 笔...

  • 茉莉解读《清醒思考的艺术》

    《清醒思考的艺术》最近有两位伙伴推荐过,一位是这样说的“罗尔夫·多贝里 《清醒思考的艺术 》《明智思考的艺术...

  • 《清醒思考的艺术》上

    文/精读猫 书名:《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罗尔夫·多贝里 大家好,今天精读猫为你精读《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醒思考的策略》(罗尔夫·多贝理)---值得用一生来修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cwshtx.html